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珲多尔济

察珲多尔济

1634—1699

清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衮布长子。驻牧土拉河南。顺治十二年(1655),继父位称汗,称斡齐赖赛因汗,为左翼长。与同族墨乐根诺颜、达尔汉诺颜、丹津喇嘛等遣子弟向清朝奉表贡。冬,复遣使与清廷会盟于宗人府,受命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向清廷进“九白”(白驼一、白马八)之贡。康熙十六年(1677),以兵助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抗击准噶尔部噶尔丹袭击,不及,鄂齐尔图被杀。继遣台吉色棱达什率兵三百,劫噶尔丹派往清朝的贡使。素与札萨克图汗不和,康熙元年(1662),因罗卜藏台吉额璘沁以私怨擅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与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出兵击之,迫额璘沁投卫拉特。后因拒绝归还来附之札萨克图汗部属众,复与札萨克图汗成衮纷争。二十五年(1686)经清廷调解,举行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会盟,仅归还部份属民,纠纷亦未彻底解决。二十六年,闻札萨克图汗沙喇附噶尔丹,会盟于固尔班赫格尔,以兵击杀沙喇及噶尔丹弟多尔济扎布。同年,与车臣汗诺尔布请清廷赐印,并疏请康熙帝上尊号,未准。以沙皇俄国不断侵占其辖地,于康熙十一年(1672),派卓立克图等人致书沙皇,不准俄国在蒙古土地上建立色楞格斯克城,令其迁走。十四年(1675),复遣加尔马比利克图等赴莫斯科,列举在色楞格斯克等地的俄国人攻打土谢图汗属部,劫掠妇孺和财产的行径。因俄国拒绝迁城,遂派弟西第什哩率军驻色楞格河地区,以遏止俄国对自己辖地的侵占。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遭噶尔丹袭击,兵败,走翁吉。后得赛音诺颜部长善巴兵助,复与噶尔丹鏖战,再溃,遂投附清朝,受命入居苏尼特界内鄂琳图牧地,清廷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举行会盟。以其率众归诚,仍保留土谢图汗号。清廷依漠南蒙古例在土谢图汗部编旗佐。次年,改喀尔喀左右翼为三路,土谢图汗部为北路,由其统领,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该部复归土拉河驻牧。

猜你喜欢

  • 刀应勐

    ?—1598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糯勐之子。隆庆二年(1568),父卒,兄室利稣赧打袭职,六月而卒,明朝委任其为宣慰使。三年,缅甸东吁国主莽应龙封其

  • 塔布卡

    参见“拉布塔哈”(1371页)。

  • 策勒村事件

    民国初年新疆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爱国斗争。1912年2月,居住在新疆于田县策勒村的俄国商人色依提,因仗势横行,任意敲榨勒索,强占水利,目无中国国法,激起当地群众义愤,被控入官,受拘押。获释后又于6月

  • 庄丁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 吴老乔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 沃州

    ①唐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原为※昌州,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为安顿契丹松漠部落始置。武则天载初(689—690)年间,析昌州建沃州,领原契丹部落。寄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城内,隶营州都督府,为唐建契丹

  • 安成

    清朝大臣。满族。字仁山。以军功历道官。署四川建昌、永宁等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赏副都统衔,充驻藏帮办大臣。逾2年病免。著有《驻藏奏稿》。

  • 要集

    见“纂要”(2591页)。

  • 库莫奚

    东北古族名。北魏登国三年(388)始见其名,隋省“库莫”,单称“奚”。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后裔(一说源于匈奴)。东晋时,宇文部为慕容皝所破,遗民逃匿“松漠之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时

  • 张家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吏部侍郎布彦图、侍学士额赫礼负责建立。张家口俗称东口,驿站自东口起,北入内蒙古境逐一设置,计:在察哈尔境内设察汉托罗盖、布尔哈苏台、哈留台、鄂罗依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