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皇室及王公贵族内部所编设的佐领。初令奴才官员,管理由主子们(额真)编设的佐领。高宗弘历以为宗室人等若令包衣佐领兼管,年久即与包衣下人无异,有损于贵族的高贵形象。乾隆二十五年(1760),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议定:王公包衣佐领兼管之宗室人等,根据宗族之远近、人之多少,添设宗室佐领数员,令其专管。所设佐领,于各旗现任四品以上宗室章京内选择,或于五品内遴选并赏给四品顶戴,铸给“宗室佐领”图记(印信名)。此种佐领,上三旗有6,下五旗有9。宗室佐领于王公前述事,皆屈一膝。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皇室及王公贵族内部所编设的佐领。初令奴才官员,管理由主子们(额真)编设的佐领。高宗弘历以为宗室人等若令包衣佐领兼管,年久即与包衣下人无异,有损于贵族的高贵形象。乾隆二十五年(1760),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议定:王公包衣佐领兼管之宗室人等,根据宗族之远近、人之多少,添设宗室佐领数员,令其专管。所设佐领,于各旗现任四品以上宗室章京内选择,或于五品内遴选并赏给四品顶戴,铸给“宗室佐领”图记(印信名)。此种佐领,上三旗有6,下五旗有9。宗室佐领于王公前述事,皆屈一膝。
即“晃豁坛”(1867页)。
①即“月市”(373页)。 ②明代蒙、汉、女真等族的集市贸易。因市期短、规模小、人数少,区别于大型马市和民市,故称小市。包括定期举行的月市、小规模的马市以及不定期临时开设的互市。永乐三年(1405)开
见“乌古迺”(332页)。
阿拉伯语音译。又作乃滋尔。①解放前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宗教负担,指人死后对礼拜寺的捐献。 ②伊斯兰教宰牲献祭的许愿活动。凡祭祀亡人请教长或阿訇念经、吃丧饭,皆称“过乃孜尔”。我国回、维吾尔、乌孜别克
见“金满城”(1476页)。
书名。南方民族志。1卷。清檀萃(号默斋,望江、今安徽东流人,汉族)撰。系作者于乾隆(1736—1795)末年任云南录劝县知县后所作。约成书于嘉庆(1796—1820)初年。内容涉及到南方60个少数民族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略阳氐豪帅。苻生时(355—357年在位)为侍中、左大将军、尚书等。时人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曾荐举王猛于苻坚。前秦寿元三年(35
见“劝龙晟”(398页)。
见“犁汙王”(2072页)。
元代专指用挑剜拼凑涂改手段以真作伪将小面额钞币改为大面额使用。元初定赏罚之制,规定:挑钞犯为首者杖77,从者杖57;捕获者赏钞2锭,官司支付1锭,向犯人追征1锭。因罚轻赏少,犯者日甚,于成宗元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