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卜浪寺

夏卜浪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夏卜浪圆满法洲”。在青海同仁县夏卜浪村。系黄南地区最古老寺院之一。元至正元年(1341),由曲结顿珠仁钦建,后由其侄释迦桑布主持寺务。后毁于兵乱。约民国初年,由叶什姜寺之加央扎巴第五代转世活佛阿旺罗桑丹增坚赞(即小叶什姜活佛)于夏卜浪西山重建。30年代,复迁于故址,并修建经堂、昂欠和印经院,曾被九世班禅封为“堪布华丹诺门汗”,赐有封诰。自此,小叶什姜活佛亦称堪布仓。该寺有大经堂1座,昂欠2院。

猜你喜欢

  • 元宫廷祈福礼

    元代宫廷礼俗之一。每年十二月十六日以后,选定一日,帝、后及太子坐于寝殿,自顶至手足缠系以黑白羊毛线,蒙古巫觋念咒语,于银槽中烧焚米糠、酥油,以其烟薰帝、后及太子身体。然后揪断其所缠系毛线,纳入槽中。帝

  • 王涯

    ?—835唐朝宰相。字广津。先世为乌丸王氏。一说系太原名望汉王霸之后裔。左补阙、温州刺史王晃子。博学好古,工属文。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登宏辞科,任蓝田尉,进起居舍人。元和三年(808),取怒宰

  • 打草谷

    契丹开国初期在战争中获取给养的一种方式。最早见载于《新五代史·契丹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干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契丹兵制,凡民年15以上,50以下,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

  • 频峒

    壮族古地名。又称频洞。北宋时属邕州左江道,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平洞(亦作“频洞”)圩,后改称岳圩。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

  • 萨尔特鄂拓克

    见“萨尔特部”(2010页)。

  • 朱耶拔野

    据《旧五代史·武皇纪》载,为唐朝将领,西突厥别部沙陀首领。后唐君主※李存勖始祖。唐贞观(627—649)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李世民讨高丽、薛延陀,以战功为金方道副都护,居家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镇

  • 布道

    参见“布摩”(463页)。

  • 上党国记

    书名。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勒命记室佐明楷、程阴、徐机等撰《上党国记》,记赵国兴起及石勒诸事。以赵国兴起于上

  • 讷默库济尔噶勒

    ?—175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一昂吉首领。绰罗斯氏。※小策凌敦多布孙。初领准部一昂吉,驻牧萨勒齐图(位于楚河南岸)、和尔衮(在楚河下游)等地。乾隆十五年(1750),喇嘛达尔札执政,受倚任。达瓦齐和阿

  • 卓里克图汗

    见“恩克卓里克图汗(18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