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

四川阿坝地区两大部分藏族之一(另一称“草地藏族”)。嘉绒之称,一说义为“靠近汉人的山谷地”,一说出自当地最高山“嘉绒神山”。主要分布于大小金、川流域,邛崃山西4土、大金、小金绰斯甲4县,及邛崃山东理县、汶川等县。分属卓克基、松岗、党坝、绰斯甲四土司,别思满、八角、宅垄、河东、河西5土屯。居民多谓其远祖来自拉萨西北琼部。原有39族,因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乃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今地。后地区扩大,渐有:明正(在康定)、冷边、沈边、鱼通(道孚)、穆坪(宝兴)、革什咱、巴旺、巴底(三土司均在丹巴)、绰斯甲、促侵(大金)、赞拉(小金)、沃日(即鄂克什,在小金)、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4土司被称四土)、杂谷(理县)和瓦寺土司(在汶川)等18个土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土司所辖人口锐减,汉族增多。18世纪各土司逐渐受清政府封号。清末,明正、冷边、沈边、渔通4个土司,被赵尔丰撤销,存14个土司,即今嘉绒藏族。后14个土司又分嘉绒藏族本部,及嘉绒冲部两大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玉米、小麦。森林地区药材资源丰富。红军长征经此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猜你喜欢

  • 萨贺水

    古水名。又作薛贺水。为今辽宁丹东市西南40余里之赵家沟河(清代有人说其在今朝鲜咸兴西南)。唐征高丽,乾封三年(668)二月拔扶余城后,高丽泉男建率兵5万袭扶余,唐将李绩拦击,破其军于此水。

  • 杨靖远

    1902—1939抗日民族英雄。辽宁沈阳市人。满族。原姓赵。1925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推举为华北救国总会执行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

  •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书名。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文书汇编。420卷。清奕訢(1833—1898,爱新觉罗氏,字静轩,道光帝侄,满族)领衔总裁,朱学勤(字修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汉族)等总纂。据地方官员奏报及清廷谕旨

  • 坤不刻

    契丹语,意“鬼风”。按契丹习俗,凡遇旋风,双眼闭合,用鞭向空中打49下,口念7声“坤不刻”,以禳厌。

  • 柒笼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七笼簇、七龙簇。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十一年(1475),其族首领卜都等入朝贡马及氆氇、佛像等物,赐以彩缎、钞、绢等。十四年(1478),其族另一首领迷东等人赴京贡马及盔甲

  • 乌泥

    西夏语“太后”之汉译名。

  • 芒市御夷长官司

    云南土司名。明正统八年(1443)置。治所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辖境为今云南潞西县大部及龙陵县部分地区。旧名“怒谋”,又称“大枯赕”。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

  • 匈奴

    古族名。又称“胡”。殷周鬼方、猃狁之后。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常扰边地,3国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为蒙恬所败,失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及王庭头曼城(今内蒙古

  • 阿勒赤

    见“按陈”(1622页)。

  • 陇西王

    封爵名。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吐谷浑王慕璝大败夏军,擒赫连定,灭夏国,占有西秦原领地陇西。翌年,受宋文帝刘义隆封为陇西王。十五年(438),吐谷浑王慕利延亦自刘宋得此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