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叶什勒池

叶什勒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又名伊西洱库尔淖尔。《西北边界图译汉考证》作伊西洱库尔。又作雅什里库里。“库尔”、“库里”与“淖尔”皆“湖”之意。即今帕米尔高原上的雅什库里(原中苏待议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副将军富德追大,小和卓至此。岸上立有乾隆帝《圣制纪功碑》。为中国新疆“喀什噶尔所属山川”之一。 【叶尔羌城】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莎车。建置年代不详(一说为乾隆二十四年,似不确)。城踞冈阜。其规模在南疆中居最。城垣高3.3丈,周11里余(一作6里3分)。分置5门(一作6门),东、西、北各置门1,南2。皆无名。城中街巷屈曲错杂,漫无条理。民居以土垣屏蔽,穴垣为户,高者3尺。城东南有古塔一座,周约12—13丈,无檐楹窗槛,中有磴道可至顶。城内有霍集占所居子城一座,周约2里余。居室壮丽,瓦皆琉璃。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霍集占叛乱后,为办事大臣驻所。部分被改为兵营和仓库。居民大多数为维吾尔族,也有汉族、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及克什米尔等地商人。每当集市,货如云屯,人如蜂聚,奇珍异宝,所在多有。同治年间(1862—1874),为阿古柏占据。光绪三年(1877)收复。九年(1883),被辟为莎车府驻地。是维吾尔族聚居区最重要的城镇之一。

猜你喜欢

  • 不花王

    见“脱脱不花”(2082页)。

  • 奥里米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一作咬里没、阿里眉、鄂罗木、阿里玛。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附近的鄂里米(今黑龙江绥滨西敖来村)。与※剖阿里、※盆奴里(蒲奴里)、※越里笃、※越里吉合称为

  • 撒鲁尔

    突厥语音译,又译撒尔特、撒尔特兀勒。意为“土著”。隋唐时中亚乌古斯部落的一支,以部落首领撒鲁尔之名为部名。七世纪中叶,与该部各支系徙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唐天宝中(742—7

  • 岁赐

    赏赐制度。历朝有之,元朝沿之。皇帝每年赏赐诸王、后妃、公主、勋戚固定数量的白银、缎绢、羊皮等物品,称为岁赐。其法始定于太宗窝阔台,增于宪宗蒙哥时。多者每年赐银百锭,缎300疋。为了使诸王群臣效忠,不惜

  • 妳捏离

    又记作“迺捏咿唲”。契丹语,“妳”意“丁”, “迺”意“正”, “捏离”、 “捏咿唲”意“旦”。为契丹族对“正旦节”的称谓。逢此节,首领以糯米饭和白羊髓揉成拳大的团子,每帐赐49个,至夜五更,各帐纷掷

  • 土司

    元、明、清时期对朝廷任命西南、西北及湖广等地的民族首领为地方各级官职的统称。职名有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诸司及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尊卑品秩,各有差等。一经授职,均为世袭,但“袭替必奉朝命,

  • 安国亨

    明代贵州水西宣慰司(治今黔西县)宣慰使。彝族。阿写子。隆庆(1567—1572)至万历五年(1577)间任职。史称淫虐。因家务之争杀原宣慰使安万铨之子安信,安信之兄安智告其谋反,并密结永宁宣抚使奢效忠

  • 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三年(1405)八月,女真首领可怜哥、歹颜哈等49人来朝,明廷命设屯河、安河2卫,以可怜哥等为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其地在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

  • 阿克苏铸局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置于阿克苏。以其地产铜,令各地维吾尔族百姓交纳额铜、本城伯克贡铜、及官采铜料开铸。铸就钱文,以六分散给纳铜之人,四分存官搭放兵饷。六分之中,又抽十分之二

  • 鄂辉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碧鲁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署建昌镇越巂营守备。三十八年,随定西将军阿桂进讨大小金川土司叛乱,降服索诺木。叙功擢宁越营都司。后擢副将、总兵。四十六年(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