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密
狍皮上衣。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鄂伦春人旧时的传统服装。用五六张夏季或初秋带毛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五六天制成,一般能穿二三年。式样与短的※“苏恩”相同,春夏秋三季皆可穿。下雨时毛朝外,可防雨。解放后被布衣取代。
狍皮上衣。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鄂伦春人旧时的传统服装。用五六张夏季或初秋带毛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五六天制成,一般能穿二三年。式样与短的※“苏恩”相同,春夏秋三季皆可穿。下雨时毛朝外,可防雨。解放后被布衣取代。
?—1784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策伯克多尔济之弟。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兄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一等台吉。四十三年(1778),兄策伯克多尔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18号卷子。此号分两纸帐单,上部藏文11行,下部另纸2行。系敦煌安国寺财务收支帐据,收支来自寺院之水磨、油坊、庆典助缘及购田费等。内载:“猴年孟夏四月十四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治三年(1323),察合台后裔忽都帖木儿受封。
书名。广西地方志。280卷。清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汉族)修撰。嘉庆四年至七年(1799—1802)作者在广西巡抚任内主修。约成书于嘉庆六年十月。其书乃在前志基础上,
亦作“蒙格立”,见“乌塔汗”(337页)。
见“文海”(386页)。
哈萨克族婚俗之一。意谓“迎亲仪式”。当新郎和送亲队伍走到离家一公里左右时,新郎要飞马回家报信。新郎嫂子即要带领一群妇女前往迎接,公婆于毡房门口伫候,并让新娘换上新郎带来的马。送亲和迎亲队伍会合后,要分
1721—1791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亦作阿旺楚臣,全称噶勒丹锡哷图萨玛第巴克什。生于甘南卓尼察多地方。于擦多寺出家,成年后,入色拉寺麦扎仓学闻佛法。博学多识,由“翁则”晋“堪囊”学位。乾隆二十八年
见“耶律雅里”(1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