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于寘、瞿萨旦那、屈旦,屈丹等。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300,口19300,兵24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各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见“丝绸之路”(652页)。
傈僳语音译。指横悬于江面上用以过渡的溜索。由竹篾纽结而成,直径约4至5厘米。有平溜、陡溜两种。平溜为一股,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均可溜渡,稍费力,一般安在江面较窄处。陡溜为两股,高低对倾,一来一往
元明傣族土司名。《元史》无载。据《明史·地理志》卷41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条载:“又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1347)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1382),俱省入车里。”治所即今云南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四品僧官职位名。相当于四品俗官。大多是贵族子弟在僧官学校“孜洛布扎”受一定时间训练后,先任“孜仲”,再升任宗本或各处局副职,后可升此品级。如仲译钦波(大秘书,译仑之主管僧官)即
书名。清乾隆七年(1742)奉敕撰,二十四年(1759)复命增修,二十六年(1761)书竣。1函10册,36卷。分圣训、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6门。是研究清代满洲宫廷史的重要史料。
见“嘉木样吉美旺波”(2432页)。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雇短工(日工)的称谓。报酬皆以实物计算,一般不分男女和劳动力强弱,劳动一天,雇主给米二筒(2公斤),供饭一餐,或给米一筒,供饭两餐。但报酬各地不完全一样,有些村寨是根
官名。元置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有边陲军旅之事者,其所驻衙门则兼称都元帅府,宣慰使亦兼称都元帅。后延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豪酋,给予金符,秩从二品,管理所部军民事务,三年一贡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