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夷译语

华夷译语

民族语文词书及公文汇编。共4种版本,3种成书于明代,1种成书于清代。①明太祖朱元璋敕撰。蒙古族学者火源吉编纂。洪武十五年(1382)始编,二十二年(1389)刊行。包括两部分,前者为杂字,共收844个,分作17类,每一蒙古语词头均用汉字标音;后者为文书,计12篇,均用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史称“洪武华夷译语”。日本称为《华夷译语》甲种本。有抄本传世。 ②明成祖朱棣敕撰。永乐五年(1407)设四夷馆,包括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8馆。各馆设教授、译字生、通事。由四夷馆编纂并以该馆名命名的版本。包括两部分,一为杂字,一为各馆所辖地区朝贡奏折、表文的汇编,均用汉与八馆民族文字对照,史称《永乐华夷译语》。日本称为《华夷译语》乙种本。有抄本传世。 ③正德年间四夷馆增设八百馆,万历年间又增设暹罗馆。由会同馆编纂,并以该馆名命名的版本。全书无公文,仅有杂字。词头仅用汉字标音,称《会同馆华夷译语》,日本称《华夷译语》丙种本,有抄本传世。 ④由清代四译馆、会同四译馆共同编纂并以馆名命名的版本。全书无公文,仅有杂字。诸版本均为研究明清民族语文和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许云樵撰《华夷译语传本考》,载于《南洋学报》第10卷第2辑。

猜你喜欢

  • 绥远蒙文半月刊

    绥远省政府秘书处刊物。1929年创刊,石印,16开,塞北通讯社编辑。以传达政令、沟通蒙汉关系为宗旨。内容有省闻、蒙闻、公牍、讲演等栏目。每期出400份,分送内蒙古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13旗、各省区政府

  • 西堡长官司

    土司名。元属普定路,隶云南。明初属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六枝县北。仡佬族多居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仡佬族聚众1万5千余人攻普定。二十六年

  • 狗站

    中国古代驿站名。站赤的一种。元明驿站分陆站、水站和海站,又各分为牛站、马站、车站、轿站、江船站、狗站等。元辽阳行省自海西东至黑龙江口设驿站54,其中第三十二号药乞站以下均称狗站。其地冬季大雪漫天,时间

  • 尉犁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犁城(今新疆焉耆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200,口9600,兵2000。国王之下设尉犁侯、安世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1人,译长2人。居民从事农牧业。

  • 江南总统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四年(1277),置江南总摄以管理地方佛教事务,河西僧※杨琏真加曾任此职,后

  • 许夫人

    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女首领。畲族,广东潮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与陈吊眼组织汀、漳一带的畲族人民武装“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宋臣将领领导的抗元斗争,曾率军助张世杰围攻泉州。元至元十

  • 赶夜光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夜光”为鬼名,始载于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元日条:“俗说鬼名夜光”。相传于夏历正月初一降于人间,逐个试穿每个小孩的鞋,足样合适则穿去

  • 珠颜勒空

    藏语音译,意“俸粮局”。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粮食的机关。设僧俗官员专管发放俸粮,兼放高利贷。

  • 爪阿不厥真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经辽之世,共置下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爪阿不厥真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 弩而哥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