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助兴,周伯琦《诈马行》赞之曰:“紫衣妙舞衣细绛,钧天合奏春融融”。再经元惠宗(顺帝)改编,更臻于完美,保留原有宫廷乐舞的柔美,注入蒙古族的健舞风格。元朝崇尚佛教,以盛饰美女16人,扮成菩萨相,称“十六天魔”,头戴象牙雕饰的佛冠,垂发数辫,身穿艳丽的大红长袖“合袖天衣”,金杂袄,腰系销金长短裙,肩披织金云肩,绕以柔软飘逸的艳色长帔(飘带),足登精致小巧的蒙古女式皮靴,手执“加巴刺班”法器,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南北宫廷乐器的伴奏下,为首一人手执铃杵奏乐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如春风行云,飞天凌空,天女散花,落英缤纷,赏心悦目,如入仙境。元诗人张翥惊叹曰:“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障,百宝帖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因元惠宗沉溺于歌舞,生活腐化而失国,此舞亦被当作“亡国之音”而失传。后人宋讷惋叹云:“毡车尽载天魔去,唯有莺衔御苑花”。

猜你喜欢

  • 彝语音译。意为被抢来或买来的汉族人。系辱蔑之词。解放前,在四川凉山金阳等彝族地区的一种奴隶。等级地位同于※呷西,没有任何自由,可被主子随意买卖或屠杀,隶属于※节伙、※布尔杂补等。民主改革后,等级制度被

  • 实胜寺碑记

    碑铭。乾隆十四年(1749)清高宗弘历撰。内记载在平定大小金川战役中,清军屡战屡败,皆因金川恃地险要,扼隘建碉,万夫难挡,地险碉坚,难取胜,故乾隆帝参酌国初旗人蹑云梯、肉搏登城等与明朝作战之经验,于京

  • 倪属利稽

    唐代黑水靺鞨勃力部首领(一说为黑水靺鞨首领)。开元十年(722)朝唐,唐于其地置勃利(即“伯”同音异译,为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州,命为州刺史,后又授中郎将。是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居民中见于史载的第一位中央

  • 北汉神武帝

    见“刘崇”(859页)。

  • 东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阿史那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因政治上没能建立定型的可汗继承制,汗王争位内讧,助长了小汗或强大部落首领的割据倾向。驻牧西方的室点密一系早呈独立倾向,东部突厥诸首领亦各自拥众自重,“各统强兵,俱

  • 张焉豆伐

    室韦人。又作张乌豆伐。室韦首次赴中原王朝的使者。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544)四月,代表今兴安岭一带的室韦人,向东魏献方物。自后,室韦累遣使向中原朝廷朝贡。

  • 思机法

    ?—1454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机发。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任法之子。正统七年(1442),与父为明军所败,父走缅甸,被缅甸宣慰卜剌浪囚禁。困窘,向明朝请罪。后又图恢复,据者阑坚守,为兵部尚书

  • 乌尔占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察罕斯奇布子。号车臣。驻牧固尔班赛堪。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众归清,游牧茂明安界安苏默图格尔。二十八年授札萨克。三十年(1

  • 征服中亚史

    书名。俄国莫·阿·捷连季耶夫著。1906年彼得堡版。全书分3卷,约150万字。第一卷叙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寻找沙金,进军叶尔羌(今新疆莎车),4次出兵攻打希瓦,并自18世纪初年起,相继进犯中国准噶尔地区

  • 八鲁加

    门巴族男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意为“黑顶帽”。帽呈筒形,其形制是平顶为黑色氆氇呢,帽筒身为红色氆氇呢,帽的翻沿为黄褐色绒、并设“V”形缺口,用蓝布绣裹沿边。戴时其缺口置额前偏左。流行于西藏门隅北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