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全蒙盟旗沿革志

全蒙盟旗沿革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包维翰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册。全书分18部分;一卓索图盟7旗;二哲里木盟10旗;三昭乌达盟13旗;四锡林郭勒盟10旗;五乌兰察布盟6旗;六伊克昭盟7旗;七、八青海二盟29旗;九察哈尔八旗;十呼伦贝尔21旗;十一土谢图汗部汗阿林盟20旗;十二车臣汗部克鲁伦巴尔和屯盟23旗;十三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24旗;十四札萨克图汗部扎克毕拉色钦毕都里雅诺尔盟19旗;十五额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赛音济雅哈图盟19旗;十六青色特启勒图盟10旗;十七旧土尔扈特部10旗;十八巴图色特启勒图盟3旗。对了解和研究清代盟旗制度、各盟旗划分及建制沿革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画筌

    书名。清回族人※笪重光(1623-1692)撰、1卷,康熙十九年(1680)成书。此书为其论画之作。举意深邃,曲尽精微,有裨后学。有《昭代丛书》、《美术丛书初集》、《艺林名著选辑》、《历代论画名著汇编

  • 笔写契

    明代蒙古对文书、书记人员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笔写气、笔写记、毕七沁、毕克齐等。源于蒙元时代的必彻彻、必阇赤。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载:“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文书耳”,“管文事则曰必彻彻”。

  • 中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二世王然弗的谥号。亦称中襄王。然弗于三国魏齐王正始九年(248)继位,西晋武帝泰始六年(270)死,葬于中川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见“伊屠於间鞮单于”(813页)。

  • 回纥外九部

    参见“九姓回纥”(36页)。

  • 吐蕃奴隶平民大起义

    唐末吐蕃奴隶平民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会昌二年(842),达磨赞普被叶尔巴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后,贵族大臣分别挟持其2子,常年争权混战,社会矛盾尖锐。咸通十年(869),奴隶及平民不堪奴隶主的世代残酷压迫

  • 至大

    元武宗海山年号。1308—1311年,凡4年。

  • 额登喀喇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额登哈喇。因其男子不剃发,又有不剃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所在不尽相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中段两岸附近。清咸丰八年(1858),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其地割

  • 鄂泰

    ?—1679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顺治四年(1647),领兵从征,因功授云骑尉,晋骑都尉。七年,从克江西九江府城,晋二等轻车都尉,赐“巴图鲁”号。九年,授盛京礼部理事官,寻因事革职,后授参

  • 瞿昙寺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乐都县南40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西宁僧人三罗喇嘛主持修建。初仅佛堂一座。后经多次扩修始具规模。寺坐西朝东,占地41亩,坐落在一正方形城堡内,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仿,故有俗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