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差

僧差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加重对农奴家庭的剥削,宗教负担也因之加重,在劳动力已严重缺乏情况下,仍强迫农奴多子女家庭,以支应差徭名义强迫派一子出家为僧,相传有的地区强迫凡有子之家均需送子入寺为僧。多子者多出,四子家庭第二、四子同时出家。以为制度。多有以此种僧差形式入寺为僧者,入寺实为寺院农奴,多从事苦役。解放后渐废。

猜你喜欢

  • 复易

    见“耶律孟简”(1315页)。

  • 宗师克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村寨中为土司办事者的称谓。主要负责辖区内捕人、送信、催粮、催款或被指派监视百姓履行种田、修房等差役,并轮流到官寨当差,每次5天。各村寨人数不等,受头人管辖,虽地位不高,但

  • 窝笃盌斡鲁朵

    见“延庆宫”(819页)。

  • 施望欠

    唐代六诏之一施浪诏王。乌蛮。为见于史载之施浪诏第一世王。统领今云南洱源三营及鹤庆、剑川一部分,王居牟苴和城。为摆脱孤立地位,联合邆赕诏王※咩罗皮,抗拒南诏王皮逻阁(又名蒙归义,728—748年在位)的

  • 萧胡母里

    见“胡母里”(1580页)。

  • 伊列河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 祭龙

    旧时德昂族民间祭祀活动。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夏历三月由佛爷择吉日举行。是日,全寨老少集体前往寨外清水池边,杀鸡、猪祭祀。佛爷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龙,待群众到齐,点燃香烛,然后诵经,并把画有龙的

  • 总叭

    西双版纳哈尼族头人称谓。傣族封建领主在哈尼族地区建立一种“卡西双火圈”的行政组织,加封有威望的哈尼族头人为“火圈”首领,称“总叭”,代其行使政治权力。为了对之笼络,让其出门可有仪仗队,出入宣慰使司衙门

  • 滇游续笔

    杂记。桂馥(字米谷,号雩门,山东曲阜人)撰。1卷。嘉庆二年(1797),馥任云南永平知县,此为其在滇足迹所到之记事,收入其所著《札璞》,列为卷10。嘉庆十八年山阴李柯溪刻之。此刻本已难得。光绪九年(1

  • 布雅伊

    参见“布越”(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