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傜僮传

傜僮传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风俗志。1卷。清诸匡鼎(字虎男,号桔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汉族)撰。“傜僮”,为广西少数民族之泛称。内分3部分:首记瑶族风俗,如衣饰、房屋、饮食、瑶刀、战法、乐器、刻木、种类等;次记壮族风俗,如衣饰、居室(麻栏)、歌圩、婚嫁、祭祀、迷信、牛酱等;再记“仡僚”(侗族)之鸡卜、踩歌堂、罗汉楼及“伶人”(仫佬、毛南)、“但人”(水上居民)、水人等族之分布、习俗等事。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等。

猜你喜欢

  • 辽道宗

    见“耶律弘基”(1308页)。

  • 凌吉讹遇

    ?—1099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洪、宥、韦三州都统军贺浪啰部将。夏天祐民安八年(1097)七月,随贺浪啰领兵救宥州,战宋熙河将王愍,败之。永安元年(1098)正月,王愍率

  • 柳江人

    壮族地区原始人化石。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洞中发现。为一个完整的头骨(仅缺下颌骨)及部分体骨与肢骨。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约当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头骨属中头型,面部和鼻部短而宽,眶部低

  • 疏勒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疏勒(在今新疆喀什一带),故名。该乐接近于龟兹乐。后传入中原。主要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琵琶、横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等。为隋九部乐、唐九部乐和十部乐之一。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 贞元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3—1156年,凡4年。

  • 弗郎罕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州源流考》改作富尔哈河,并说清代富尔哈河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东流入辽吉善河,有富尔哈城;一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

  • 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

  • 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

    见“肇州”(2482页)。

  • 德穆图

    ?—1652清朝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固山额真※武纳格子。初任牛录额真。崇德三年(1638)正月,擢户部承政。七月,改右参政。四年,随皇太极征明,围松山,闻明军自锦州赴援,放弃攻城,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