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语

侗语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方言内各分3个土语。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的北部。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南部的部分县。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多。语音:塞音声母都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有少数颚化和唇化声母;浊塞音声母已消失,同语支的水语、毛难语的mb、nd、?b、?d分别与侗语p、t、m、l相对应。声调有分化。南部方言第1、3土语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北部方言第1、2土语和南部方言第1土语有9个舒声调和6个促声调,这是因为所有的单数调都各分出一个新的声值的缘故。北部方言第3土语有7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只是第1调有分化。韵母趋于简化。北部方言已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只有ə是短元音。南部方言多数地方只有a和ə两个短元音,其中a带辅音韵尾时才有长短对立,其余元音都是长的,没有短的。韵尾有—i、—u、—m、—n、—、—p、—t、—k (或?)。北部方言一些地区辅音韵尾有失落或合并现象。因吸收近代汉语借词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丰富。量词可以单独修饰名词,也可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在名词之前外,一般在名词之后。如果名词有多个修饰语,则指示代词在最后。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常在宾语之后。形容词谓语之后可带名词补语。词汇:固有词中单音词为主,多音单纯词以双音节的居多。有许多单音节的近义词,如“打”这个词代表的动作,由于方式不同,就有十几个。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多是单音节日常生活用词,近代汉语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词。北部方言中汉语借词相对比南部方言多些。侗族聚居区内,侗语是侗族的主要交际工具。有部分人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汉语。杂居于侗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侗语的。

猜你喜欢

  • 天马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解苏国数瞒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杜尚别城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洛那、束离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敕连可汗

    即“吴提”(1072页)。

  • 如栗

    即高句骊第二世王“类利”(《魏书》言其为闾达之子,高句骊第三世王) (1762页)。

  • 互管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亦作轮管佐领。系由两姓或两姓以上所属人丁合编而成,佐领原非由一姓承袭,而是轮流执掌。《清通志》卷68载:“其户少丁稀,合编佐领,两三姓选为是官者,曰互管佐领”。互管佐领,八旗满

  • 乌古迺联盟

    女真族早期的部落联盟。因在女真族首领乌古迺时期形成,故名。女真族在氏族部落时期,邑落各有大人,不相总一。至金献祖※绥可时,完颜部始定居安出虎水(今阿什河)流域。其子※石鲁为首领后,内稍以条教为治,外用

  • 完颜蒲察

    ?—1129金朝宗室、大臣。亦作完颜蒲查。女真族。完颜氏。穆宗盈歌子。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从太祖阿骨打败辽将赤狗儿于祥州(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伊通河北岸)东。太祖收国二年(1116),与咸州路都

  • 树惇城

    见“树敦城”(1578页)。

  • 讹出

    即“完颜㝢”(1147页)。

  • 盘头髻

    清代至民国时满族中年以上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式。一称盘盘髻儿。主要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其发式、梳发于脑顶或偏脑后,挽发二三匝,盘成一髻,髻心隆起,中贯以簪,故名。民国后,逐渐改为盘于脑后,直至剪发。

  • 恩拉达卜

    景颇语音译(载瓦语称“干脱总”)。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对男女青年婚前谈情说爱活动的称谓。汉语称“串姑娘”。过去景颇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专供男女青年娱乐说情的公房(有些家庭还设有供女儿与情人说爱的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