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仰华寺大会

仰华寺大会

明代重建蒙藏关系的大法会。蒙元时期,由蒙古贵族※阔端、※忽必烈汗等与西藏※萨迦班第达、※八思巴等建立了密切的蒙藏关系。元亡明兴,元室北徙,明朝占领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势及哈密、青海,藏族各部归属明朝,蒙古与藏地被隔绝,关系中断。嘉靖(1522—1566)间,东蒙古右翼首领※吉囊(衮必里克)、※俺答兄弟等率兵入青海,与藏族有了较多接触。西藏新兴的格鲁派(黄教)欲借助蒙古贵族的支持,扩大本派势力和影响。俺答汗也想利用佛教称雄蒙古。嘉靖四十五年(1566),俺答汗侄孙※切尽黄台吉出征藏地时,首先皈依佛教并将3名藏僧带至蒙古,劝说俺答汗归向佛门。隆庆五年(1571),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的母族高僧阿兴喇嘛至土默特地区传教,诱导俺答汗迎请索南嘉措。双方商定,在青海相会。征得明朝同意,俺答汗指令其子丙兔在青海湖东南察卜齐雅勒地方(即恰卜恰,今青海共和)建寺,作为会见和召开大法会的地点。俺答汗先后派出3批使者迎接索南嘉措。万历六年(1578)五月十五日,俺答汗率右翼各部与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见,召开了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等族10万人参加的大法会。会上先由切尽黄台吉发表了一篇措词华丽、寓意深刻的欢迎辞,追忆佛教在蒙古的盛衰,蒙古领主对佛教的景仰。继由索南嘉措宣演佛教教义、“功德”和戒律。经过长时间的传教和会谈,大会取得重大成果:举行入教仪式,以俺答汗为首的右翼领主抛弃萨满教,归依佛门;剃度众僧,蒙古受戒者多达千人,其中“汗族3人、贵族百人出家为僧”;改革萨满教旧俗,制订佛教戒律,规定各级僧人的地位,保护僧伽;互赠称号和器物,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始于此),索南嘉措赠俺答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其他主要领主和高僧也一一得到称号;双方许愿在蒙古地区建寺,弘扬佛教。此大会开创了蒙藏关系史和蒙古佛教史的新时期,蒙古领主成为格鲁派政治上、经济上强有力的支持者,并开始介入西藏的政治和教派斗争。格鲁派势力大增,成为蒙古的教主,统治了蒙古人的思想。

猜你喜欢

  • 古尔摩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方万户之一。又作古尔万户、古尔摩哇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

  • 皮儿马黑麻

    明代瓦剌官员。汉名马克顺。回回人。仕瓦剌,历任使臣,周旋于明廷、东西蒙古间。正统元年(1436),随瓦剌脱欢使臣阿都赤朝贡,被明廷封为指挥佥事,赐以冠带。次年,复至京朝贡。后屡随瓦剌使臣阿都赤等朝贡,

  • 杨再思

    唐末五代诚、徽州峒首。飞山峒(今湖南靖县飞山)人。自称飞山令,不愿臣服楚王马氏,直接归附于后唐王朝,贡献方物。后唐分其地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领之,自为十峒总首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后人杨蕴内

  • 甘延寿

    汉朝官员。字君况。汉北地郡郁郅人。少以善骑射为羽林。善投石拔距,因能超越羽林亭楼,被授为郎。力大善博,累迁至辽东太守。一度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爱其才、力,荐其为郎中谏大夫。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

  • 谋粘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 合里也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合里也为天祚皇帝※永昌宫下之一瓦里。

  •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相传建于明初。实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乾隆、同治、光绪、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和扩建。占地4000平方米。寺正门除阿拉伯文题名外,还悬有

  • 四川新设炉霍屯志略

    书名。内容分炉霍源流、天时、疆域、山川、衙署、祠宇、官寨、官地、城乡、村寨、汉土居民丁口、官吏丁役、兵制、地土、粮种、赋税、风俗、耕种、婚嫁、丧葬、居处、服饰、饮食、土宜物产等。其中以记载章谷土司、德

  • 纥石烈德

    ?—1221金大臣。字广之。真定路(治今河北正定县)山春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由南京教授,累迁为肇州防御使。贞祐二年(1214),肇州升为武兴军节度,为节度使宣抚司署都提

  • 幽都府

    见“南京”(15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