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石窟寺名。又称灵岩寺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北16公里武周山(云冈)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佛像、飞天等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窟群之一。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寺宇林立。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为了适应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也大力提倡佛教。此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一说兴安二年,即453年),主要石窟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前30余年中。最初由凉州僧人昙曜主持,据《魏书·释老志》载:“于京城(即平城,今大同东北古城)西武州塞,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此即北魏开国后五个皇帝祈福的昙曜五窟,皆以造像为主题,没有后室。稍后的中部各窟有后室,中央雕镌大佛像,四面、拱门和窟顶上雕刻许多小佛像和飞天、佛经故事。雕刻风格既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又吸收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佛像高大雄伟,颇有犷劲之气,带有早期造像特点。解放后,设云冈石窟文物管理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黄和卓

    见“热西丁”(1856页)。

  • 河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噶穆卫,并将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古木山卫和永乐十年八月所设可木(河)卫同作噶穆河卫。

  • 北魏孝文皇帝

    见“元宏”(226页)。

  • 吐奚爱弼

    见“古弼”(439页)。

  • 颇里

    见“剖阿里”(1905页)。

  • 李成梁

    1526—1615明代辽东名将。字汝契。朝鲜族。铁岭(今辽宁铁岭)人。家贫,40岁仍为诸生。后为辽东御史器重,资其入京,后袭铁岭卫指挥佥事世职,积功为险山参将。明隆庆元年(1567),以抗蒙古土蛮侵扰

  • 头项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各首领所将之种落兵为1溜,8溜为1头项。

  • 萨都剌

    约1300—1348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

  • 辽州

    唐置政区名。贞观十九年(645),唐将李绩奉命征高丽,攻拔辽东城,即以其地为辽州,治所故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即辽东城)。旋废。

  • 郊彘

    见“忧位居”(1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