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也先

也先

1407—1454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额森、厄僧。初被明廷称为“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丞相”,后称为瓦剌可汗。出身于绰罗斯家族,※马哈木孙,※脱懽子。其为人足智多谋,善用兵。正统四年(1439),继其父为太师,进一步兼并蒙古诸部。并乘胜扩展势力,挟岱总汗脱脱不花,以征伐、封官、联姻等手法,北服乞儿吉思,西征中亚细亚诸族;南破哈密,慑服其外甥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控制西域要道;联结沙州、罕东、赤斤蒙古诸卫,封喃哥为平章,置甘肃行省,以撤除明廷之西陲屏蔽;东攻兀良哈三卫,与泰宁卫都督拙赤等联姻,使充其耳目;遣使结好建州、海西女真,以巩固东西两翼。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长城。从东、西、北三面对明廷形成包围,欲重建大元一统天下。每年数遣使携大量牲畜、皮货与明廷通贡互市,并伺机发动军事进攻。正统十四年(1449)秋,分兵四路直逼明境,亲率主力进攻大同。※土木之役以两万轻骑大败号称五十万的明军,俘获明英宗,威震中原。十月,进围明都北京,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议和,送还英宗,恢复正常贡市关系。随着其势力增强,与姐夫岱总汗矛盾益深,欲立外甥为太子,以“舅上皇”自居,被岱总汗拒绝,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景泰二年(1451),初为贷总汗攻败,后离间岱总汗与弟阿噶巴尔济济农(也先女翁)之关系,使岱总汗势孤而败,为兀良哈沙不丹杀害。继设计坑杀阿噶巴尔济,尽据汗及济农部众。四年,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建年号添元。五年(1454),在内讧中,为阿剌知院所败,身亡。据《蒙古源流》载,系在败逃途中为布库·索哈逊之子巴郭所杀。

猜你喜欢

  • 老布僧确泊勒

    清代蒙医学家。19世纪达来王旗人。以藏文著《蒙医药选编》(藏文名《扎兑宁诺尔》),以“扎兑”著称于世。全书121章,共464页,以临证各科为主,论及蒙医基础理论、药物、术疗等内容。以专章论述饮食疗法,

  • 白伞盖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睹鬼哥儿,华言白伞盖,咒也”。藏语gdugsdkar,译为白伞盖。举行法事时所诵咒文,以驱赶恶魔祈息灾难。

  • 科粒

    哈尼语音译,意为“石块凭证”。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典当土地的凭证。当事双方,用一块与价银相等重量的石块为凭,由典入户保存,原主赎回,按石块重量将价银赎回。

  • 鹘堤悉补野

    唐代吐蕃王室之姓氏。又译鹘提悉勃野、鹘提勃悉野。藏语音译,意为“光明天界之王”。原为吐蕃王室始祖之名号,后成为吐蕃王室之姓氏。《通典》载:“吐蕃始祖赞普自言天神所生。号鹘堤悉补野,因以为姓。”据《敦煌

  • 蒙汉分治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 神机营

    禁军之称。①明朝所设宫廷禁军,为京军三大营之一。 ②晚清朝廷抽调在京八旗兵丁,使用时兴武器所训练的新式营伍,亦禁军之一。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慈禧以道光时所铸“神机营”银印颁用,选取满、蒙、汉

  • 元羽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

  • 骨勒茂才

    党项人。西夏学者。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编著番文(西夏文)、汉文双解语汇集《番汉合时掌中珠》。在序言中指出:番汉文字“论末则殊,考本则同”。主张“番汉语言,可以俱备。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

  • 嘎脑

    苗族自称之一。苗语译音。亦译作“代脑”。史称黑苗、短裙苗等。讲苗语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舟溪、丹寨、雷山等地。详见※苗族。

  • 豆卢宁

    500或504—565西魏、北周将领。字永安。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鲜卑慕容氏,后归北魏,赐姓“豆卢。”柔玄镇将豆卢苌(一作长)之子。骁勇善骑射。北魏永安(528—530)中,以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