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户

万户

①吐蕃时的一种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khri sde”。约七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五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这种万户多见于河陇吐蕃占领区。如在陇山一带建“通颊五万户”;吐谷浑也有万户设置。万户首脑称“万户长”,又称“一万人将”。万户下又有千户、百户、十户之设置。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②金元时期军官名。金太祖时始置,对才堪统众者授之,许以世袭,统领猛安(女真语“千户”、“千夫长”之意)、谋克(“百户”、“百夫长”之意),隶属于都统。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以其世袭,户逾数万,权势过重,罢之。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建蒙古国时,封授勋臣为左中右三万户,分领所属军民及辖地,蒙古语称“土绵”。以博尔术为右翼万户,管区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木华黎为左翼万户,管区东抵合剌温山(今兴安岭);纳牙阿为中军万户。另以豁儿赤为镇守林木中百姓的万户。下置千户。元代定为军制,在各路分设万户府,统领千户所,隶中央枢密院,战时隶行枢密院。分上中下三等,管军7千以上者为上万户府,5千以上者为中万户府,3千以上者为下万户府,均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掌管每年海道运粮供给大都(今北京),官制与诸路万户府同。明初,除在西藏仍设万户府,封授藏族头人为万户之外,其余均废。明代东蒙古地区的万户则成为部和大领地,至达延汗时,又成为东蒙古的军事、行政建制。参见“六万户”(382页)。

猜你喜欢

  • 江南总统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四年(1277),置江南总摄以管理地方佛教事务,河西僧※杨琏真加曾任此职,后

  • 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高宗弘历为纪念平定大小和卓木而撰。铭文以满、汉、维3种文字镌刻。记叙布拉呢敦和霍集占在伊西洱库尔淖尔被击败及逃奔巴达克山经过。原碑立于淖尔东北岸,光绪十七年(1891

  • 邛部川蛮

    宋代少数民族名。亦称大路蛮、勿邓(即唐时勿邓部落)。居汉越嶲郡会无县地。酋长自称“百蛮都鬼主”。开宝二年(969),都鬼主阿伏令王子入贡。四年,复令弟游击将军卑吠率众平定黎州定远叛兵,诏授归德将军。六

  • 隆务兰切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又称加扎隆瓦部落。在青海省兴海县曲什安河南面,东临黄河,西接汪什代海部落,南邻果洛玛沁县。原住黄南同仁县日科隆地方,因与他部纠纷,迁至同德县巴沟一带游牧,驱走阿里克族,据有其地。至解放时已

  • 台吉

    历史上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等族贵族尊称。源自汉语“太子”。初见于蒙古国时期。原只用于皇子。皇太子称“鸿台吉”,诸子称“台吉”。后演变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后裔通称。各级台吉,均为同一族系(同骨

  • 哥来秋

    传说中的丽江纳西族祖先。又作歌来秋。从忍利恩四世孙,于高来之子。机智勇猛,不畏强暴。娶戟女戟恩母,生4子,分束、叶、买、何(亦作树、叶、梅、和)4支(氏族或部落),分居金沙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之后,梅支

  • 丹朱

    即“驩头”(2596页)。

  • 广西太平府属土州县司译语考

    书名。壮语南部方言考证及壮族土俗书译注。1册。近人闻宥(生前为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汉族)撰。内容考证前清镇安府、太平府属诸土州县司(今广西左、右江地区)壮族的语言及壮族民间常用的“土俗书”共107个单字

  • 脱额列思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又作秃剌思。居地在巴儿忽津隘,与巴儿忽、火里等部相毗邻。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 石镇仑

    ?—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咸丰元年(1851),随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虽作战悍勇,但少谋略,自起兵至天京(今南京)定都,身经数十战,职不过将军,仍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