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马尾之战

马尾之战

亦称马江之战。中法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海战。清光绪十年(1884)闰五月底,法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利用中法交涉之机率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港,和中国舰队同泊一处。旋借口基隆事件(见“基隆之战”)向清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七月三日(8.23),法国舰队向福建水师发起进攻。在清廷妥协求和政策影响下,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大臣张佩纶和船政大臣何如璋等不事战备,致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爱国官兵顽强抵抗。旗舰扬武号重伤后仍以尾炮击中敌旗舰。高腾云管驾的飞云号力战敌舰良久。陈英管驾的福星号入敌阵往返激战,火药舱中弹爆炸,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是役法舰偷袭得逞,福建水师军舰毁损十一艘,官兵死难七百余人,马尾船厂于次日亦被轰毁。六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猜你喜欢

  • 路引钱

    明清军民外出前向所在官府领取路引时交纳之费用。如明嘉靖时,江西每张路引解银一钱。该款列入各地官府正常收入。

  • 金佗续编

    书名。南宋岳珂撰。三十卷。《金佗稡编》之续,成于理宗绍定元年(1228)。计有《高宗宸翰摭遗》一卷,《丝纶传信录》十一卷,《天定别录》四卷,《百氏昭忠录》十四卷。清岳士景重订为八卷,编次虽变,内容未删

  • 国伎

    即“西凉乐”。

  • 漕船

    运送漕粮船只。唐代以后指在江河、运河中为官府运粮之船。历代漕船数目、种类、名称各异。清代原定有各省漕船一万零四百五十五艘。因折银征解、灰石改折、分载带运,以及蠲免等故而裁减船数,至嘉庆十七年(1812

  • 上军司马

    官名。又称舆司马。春秋晋置。晋国军制,上、中、下三军皆设司马。上军司马隶属于上军尉,掌执军法及训练士卒车乘。

  • 武骑侍郎

    官名。北魏置。《魏书·于栗磾传》:“太和中,(于忠)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转太子翊军校尉。”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北周置为散官,三命。

  • 良耜

    《诗·周颂》篇名。诗中描述西周时耕种、除草、收获等农业生产活动。

  • 定望

    见“定朔”。

  • 漕标副将

    官名。清代督理漕粮的武官。隶于总漕,设一人,从二品。统辖漕标营兵。掌催护粮艘之事。下设游击一员,都司二员,守备二员,管理塘务一员,千总四员,把总十八员。

  • 慈禧传信录

    书名。近人费行简撰。三卷。作者曾从阎敬铭、王闿运、丁宝桢等多年,以后又识清宗室载椿及满人恩佑、恭寿等,复于黑龙江得识流放宦官马进喜,从以上诸人得闻慈禧故事,撰成是书。凡十七章。有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