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
战国时西周大臣。时齐孟尝君与韩、魏共攻秦,向西周借兵求粮。他往说孟尝君,言三国攻秦,则韩、魏得地益,强而齐益轻,建议临函谷而无攻,他可往说秦武王使楚割让东国与齐,如此则齐益强而秦亦不弱,三晋必重齐。孟尝君因令他入秦,三国停止攻秦,且不借兵求粮于西周。见《战国策·西周策》。
战国时西周大臣。时齐孟尝君与韩、魏共攻秦,向西周借兵求粮。他往说孟尝君,言三国攻秦,则韩、魏得地益,强而齐益轻,建议临函谷而无攻,他可往说秦武王使楚割让东国与齐,如此则齐益强而秦亦不弱,三晋必重齐。孟尝君因令他入秦,三国停止攻秦,且不借兵求粮于西周。见《战国策·西周策》。
邑聚名。在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元为京畿东南要道。致和元年(1328),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等破通州,燕铁木耳与战,败之枣林;又至正十八年(1358)山东毛贵等攻漷州,至枣林败元兵,均指此。
官名。(1)省、台、监等部分官署次官通称。隋大业三年(607),设于殿内省、秘书省、太史监、将作监、少府监;后都水监亦置。唐多沿置,并改殿内为殿中、太史为司天台,又加置于内侍省。宋初除司天少监外,皆为
乘驿凭信。为邮符之一种,清制,兵役因差驰驿者,皆给以火牌,内填有应给夫马、车船之数,并以此领取口粮。沿途驿站例查验火牌,予以接待供给。参见“邮符”。
1260—1322元钦察人。土土哈第三子。元初,入宿卫。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玉昔帖木儿征乃颜,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二十六年,从世祖北征海都,加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少卿。大德元年(1297),
书名。一作《段秀实别传》、《段太尉列传》。唐冯宇(一作马宇)撰。二卷。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官署名。亦称转运使司。宋代诸道(路)皆置,均调一道(路)租税以供国家支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监察官吏能否,其属有转运判官。辽代置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奉圣州、蔚州、应州、朔州、保州转运使司
农具名。中耕农具。商周以前多由石、木、骨、角、青铜等材料制造,春秋战国后,铁代替了其他质料,锄之形制也有较大发展。据《释名》:“锄,助也,去秽助苗也。”《说文解字》:“鉏,立ȴ
战国晚期秦国铜砝码。1964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三桥镇南高窑村北。高窑村南邻阿房宫遗址。权呈半圆形,鼻钮,通钮高17.2厘米,底径23.6厘米,腹围76厘米,重30,750克。前后两面均有铭文,字体已有隶
汞的隐名。道家炼丹,称汞为赤汞。见《石药尔雅》。
官署名。三国魏文帝始置。唐贞观十三年(639),东宫置崇贤馆。上元二年(675),避太子李贤讳,改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为太子属官,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又设校书郎,校理四库书籍。后以宰相为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