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迎随补泻

迎随补泻

中医名词。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顺关系,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和随,气可令和。”即顺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为补法,逆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为泻法,故也称针向补泻法。

猜你喜欢

  • 宗周钟(鍾)

    又名㝬(胡)钟。西周厉王时青铜器。甬长22.8厘米,栾长42.8厘米。篆间饰两头兽纹,鼓部饰象首纹。器主即周厉王胡。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追述周初文王、武王开疆辟土,南方�&

  • 漕船帮贴

    清代佥造漕船费用之一。佥造漕船,除额给料价外,再向运漕卫所与余丁征收协济银两,做为船帮贴补造船之用,谓之帮贴费。

  • 公安体

    即“公安派”。

  • 东京陵

    清关外陵墓之一。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1622)在辽阳建都城,称东京。九年,即于城东北阳鲁山建陵寝,并派人往赫图阿拉迁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孝慈皇后(皇太极之母)、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继妃

  • 旦中

    晨时某星在上中天。《吕氏春秋·孟春纪》:“旦尾中。”高诱注:尾宿月旦时“中于南方”。

  • 颜何

    春秋末鲁国人,名何,字冉,一说字称。孔子学生,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今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不载。

  • 夏州节度使

    见“定难军”。

  • 流觞曲水

    见“修禊”。

  • 承制

    秉承皇帝旨意。有时非出自帝命,为一种假藉的名义或政治待遇。两晋、南北朝或后世权臣多有此种名义,以此得自行处置政务、任免官吏,虽称“承制行事”,但不必取得皇帝同意。

  • 张奎

    988—1052北宋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字仲野。大中祥符进士。历仕州县,有治绩。曾按察秦州盐课亏损事,请变食盐官卖为通商。迁度支判官,历任转运使、都转运使等,又安抚京东,募民十二万充军。入朝,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