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授
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受之,一作授之。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为三班奉职。从王韶攻羌,为先锋,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后知德顺军。又以功迁知河州。从燕达取银川,降木征,为泾原都钤辖,历秦凤、熙河路副总管。副李宪击露骨山诸羌,获得大胜。徙知雄、熙州。元丰间复与李宪攻西夏,师行百日,转战千里。元祐三年(1088),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
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受之,一作授之。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为三班奉职。从王韶攻羌,为先锋,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后知德顺军。又以功迁知河州。从燕达取银川,降木征,为泾原都钤辖,历秦凤、熙河路副总管。副李宪击露骨山诸羌,获得大胜。徙知雄、熙州。元丰间复与李宪攻西夏,师行百日,转战千里。元祐三年(1088),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
清代湖南民间秘密结社。创于嘉庆年间。因入会之人多系孤老无依者,故名。
即“朱守谦”。
见“健儿”。
官署名。元代始置,世祖至元八年(1271)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始立回回司天台,从五品,以回回星历学者札马鲁丁为提点。皇庆元年(1312)改回回司天台置,升正四品,设提点、监、少监、监丞
即“兀鲁兀”。
①一作太白山(《魏书·勿吉传》),又作徒太山(《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即今吉林东部长白山。北魏勿吉及隋靺鞨七部之一的白水部居此一带,并以此得名。《金史·世纪》:“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
十六国时陇西鲜卑乞伏氏所建政权。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淝水战败后,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国仁于太元十年自称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年号建义,都勇士城(在今甘肃榆中北)。十三年,国仁死,弟乾归继立,
秦置。治今山西河津市西。西汉置铁官。《史记·河渠书》:汉河东守番系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即此。秦、汉属河东郡,三国魏及西晋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为龙门县。
官名。一作板籍官。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设检校黄籍之官吏,称校籍官,有令、史。时改注籍状、诈入士流、规避徭役者甚众,虞玩之上表以为宜“使官长审自检校”,籍有巧伪者必令明洗。高帝因之别置校籍官检校
即“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