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隋代始设,又称尚书都事。隋初改尚书都令史为尚书都事,置八人,正八品,为尚书都省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掌文书收发,稽察缺失,监印给纸笔等事。大业三年(607),减为六人,移其职属都司郎(即左、右司郎
见“迦叶摩腾”。
1077—1148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字少蕴,号石林居士。绍圣进士。初任丹徒尉。徽宗时,累官翰林学士。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以抗拒宦官杨戬等搜刮,摧抑贪吏,而遭废
文书名称。初称策书,源于周代。汉以策书为四种诏令文书之首,魏以后改成册书。唐宋以来,均以册书封立皇后、皇太子、诸王,封拜三司、三公、三省长官以及祭祝郊庙等。综计历代册书,其种类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
汉文佛教典籍总名。简称《藏经》,亦称《一切经》。《隋书·经籍志》载,开皇元年(581),京师及各大都邑,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又别写藏于秘阁,故名。后泛指一切文种之佛典丛书。以收录经、律、论为主,包
儒家伦理思想。源出《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儒家加以发挥,指立身行事合乎时宜,适乎中道,而一之以礼。《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孔颖达疏:“谓喜怒不过节也。”即事事时时合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因地下煤自燃得名。 《水经·㶟水注》:“火山上有火井,南北六七十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资治通鉴》:齐建元二年(48
官府发给商人运销矾的专买凭证。由榷货务发放,商人持引赴矾场取货运销。南宋时,大引买矾一百斤,输引钱十二贯,另纳头子钱、市利钱、雇人工墨钱二百七十六文;每引加买二十斤,不纳头子等钱。中引买矾五十斤,小引
即“管仲”。
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文盎。朱彝尊子。与沈名荪合编《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著有《笛渔小稿》,附《曝书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