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勾司
见“常和署”。
见“常和署”。
清代对他郎(今云南墨江)、宁洱(今普洱)窝泥中服饰尚白者的称呼。
官名。战国秦置。工师属官,主管工匠的小吏,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汉代亦有此称。南诏国凡六曹各置曹长,位大军将下。唐代尚书丞郎、郎中亦相呼为曹长。
书名。元赵文撰。八卷。赵文,字仪可,一字惟善,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依文天祥于闽,元兵至,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文学。此集为《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
清咸丰十年(1860)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分掌北洋和南洋海防、关政及中外交涉事宜。北洋指山东以北沿海诸省,南洋指江苏以南沿海诸省。入民国罢南、北洋大臣之职,惟习俗仍多沿用南北洋之
书名。南朝齐沈约撰。为中国声韵学最早著述之一。时周颙曾作《四声切韵》,论及声律要义。永明中,沈约乃广而深之,定为平、上、去、入四声,并初步总结诗歌创作中之“八病”。此说为唐代诗人所遵循。已佚。
①指本质与现象。本,指无声、无形、不可闻见感知的本体;末,指有声、有形、可以感知的事物。《庄子·天下》评述老聃、关尹之学,谓其“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将“本”与“物”相对待。三国魏王弼《老子指略》:“
宋成都府路羁縻保、霸二州少数民族,主要指羌人。其地在今四川理县、汶川一带。历为首领董氏所据。两州为唐天宝中所置,后陷没于吐蕃。宋嘉祐及熙宁中,保州董仲元、霸州董永锡曾向宋廷请命。政和三年(1113),
同治年间清政府对内重用汉族地主阶级实力派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对外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和各族人民起义,恢复了封建统治秩序。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还开展了以引进西方资本主
官名。五代后梁置,掌洛阳苑囿园池之事。宋初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改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改武略大夫。
清制,发放兵饷银时搭给一定比例的钱文,称搭饷。京内外官员俸银、养廉、衙门公费、匠役工食、驿站开支及各项杂支等款,也都有搭放之制。所搭钱文比例,因时不同,视钱价贵贱随时奏定;一般兵饷不过三成,间有搭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