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后(後)官
吏名。宋承唐制,各州置邸于京师,以本州人为进奏官,掌呈送本州公文,并接受诏令与朝廷各部门公文送回本州;诸军、监场务掌进奏事者,称为知后官。太平兴国七年(982)废,选其合格者为进奏官。
吏名。宋承唐制,各州置邸于京师,以本州人为进奏官,掌呈送本州公文,并接受诏令与朝廷各部门公文送回本州;诸军、监场务掌进奏事者,称为知后官。太平兴国七年(982)废,选其合格者为进奏官。
亦曰地听。军用侦听具。穴地如井,深二丈,勿及泉,令听事聪审者以新瓮自覆于井中,坐而听之。数百步之内有凿地道者皆声闻瓮中,并可辨方向远近。这是共鸣原理在军事上的运用。最早记载见于《墨子·备城门》。
见“编户”。
战国秦蜀地之水利工程。《史记·河渠书》:战国时秦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碓”,《汉书·沟洫志》作“”,典籍或又作“堆”。离碓所在,素有二说:(1)即今四川都江
清代出于急公好义之捐赠。凡捐资修葺文庙、城垣、书院、义学、考棚、义仓、桥梁、道路,或捐谷米银两,或如各省盐商、士绅捐出巨款,皆属此类。此外尚有捐马百匹给予记录,运丁三年、多交米三百石给予顶戴之例。政府
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汉、魏已有侨州郡县的记载,但大规模设置,却在东晋、南朝。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尤以秦岭、江淮以南,东
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在都城建业城(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凿东渠,称为青溪。发源于今南京市钟山西南,汇合山南溪水为前湖(燕雀湖),西流屈曲经今南京市区入秦淮河。因曲折最多,后世亦称为“九曲青溪”。六朝时
西汉齐人。方士。以召神劾鬼术受武帝宠信。曾为武帝招王夫人神,拜为文成将军。后术败被诛。
一名郫。春秋晋邑。即今河南济源市西邵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侯伐晋,“戍郫邵”,即此。
1773—1816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孟慈,又字佑甫。洪亮吉长子。嘉庆举人,四试礼部不售,以荐卷挑取国史馆誊录,誊录期满,选授湖北东湖(今宜昌市)知县,抵任八阅月而卒。著有《世本辑补》、《三国职
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皇城副使置,为从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西夏后期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