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白虎通

白虎通

书名。全称《白虎通义》,亦称《白虎通德论》。四卷。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经师、儒生、官吏等数十人,“讲议五经同异”(《后汉书·章帝纪》),后班固等根据记录整理成书。是今文经学派用法定形式制定的经学问题标准答案,目的是巩固王权绝对化和儒学定于一尊的政治局面,集中反映董仲舒以来今文经学派的延伸和扩大。该书援谶入经,用日月星辰和五行之运行论证君权神授。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认为“臣可以为君,君不可更为臣”(《五行》)。以大量谶纬迷信改铸孔子形象,赋予其学者兼教主之双重身份,是一部神学化的经学教科书。今存有卢文弨校本(收入《抱经堂丛书》)、陈立《白虎通疏证》(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猜你喜欢

  • 楚文昭王

    899—947即马希范。五代时楚国君。公元932—947年在位。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字宝规。清泰元年(934)封楚王。天福四年(939),加天策上将军,开府承制如殷故事,其中拓跋恒(常)、廖匡(光)图等

  • 学士院

    官署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使专掌内制。至德以后,称翰林学士院。五代后梁因之。后晋天福五年(940)废,开运元年(944)复置。后周、两宋沿置不替。参见“翰林学士院”

  • 一作观泽。战国魏邑,后入齐、赵。在今河南清丰县南;或谓在今淇县东北。《史记·魏世家》:惠王三年(前367)“齐败我观”;《赵世家》:武灵王九年(前317)“齐败我观泽”,皆即此。

  • 溪赊罗撒

    唃厮啰疏族溪巴温之子。宋元符二年(1099)九月,其兄青唐主陇拶降宋,河湟吐蕃无主。十月,大首领篯罗结与嘉勒摩巴桑济等共立之为青唐新主,史称小陇拶。三年,宋军撤出河湟,吐蕃诸部受其节制。次年十一月,宋

  • 刘挚

    1030—1097北宋东光(今属河北)人,字莘老。嘉祐进士。调南宫令。以韩琦荐召试,补馆阁校勘。熙宁中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称其“烦扰”、“聚敛”,使“天下无一物得安其所”,责监衡州盐仓。元

  • 天长节

    即“千秋节”。

  • 抛石车

    亦曰抛车、、礮、砲等。 西晋潘岳《闲居赋》有“礮石雷骇,激石虻飞”。唐李善注:“礮石,今之抛石也。”故砲者,抛也,即抛石之意。参见“砲”。

  • 腾机思

    ?—1648清蒙古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号墨尔根台吉。初服属于察哈尔,后徙漠北,依附喀尔喀。崇德二年(1637)遣使清廷上表进贡。四年自喀尔喀率众归附。次年尚郡主,授和硕额驸,六年封扎萨克多罗郡王

  • 洪仁玕自述

    即《干王洪仁玕亲笔供状》。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于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被俘后写于江西南昌。详述洪秀全起义经过,记录太平天国兴衰、自己的战略思想以及与清军作战经过,并表明自己心志:“只法文丞相”,“得

  • 冬头

    明清以来仫佬族中银、吴两姓宗族头人名称。各姓多聚族而居,一村为一冬,冬设冬头,由辈分最大的人充任,负责处理族内婚姻丧葬、田地买卖、社庙祭祀、保管公产及组织族人抗御外侮等。死后由辈分最大的人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