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少伯。开元进士。补校书郎,又中宏词科,授汜水尉,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被杀。工诗,时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推为圣手。长于七绝,写边塞军旅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铿锵;写宫怨、离愁,含蓄婉转。某些诗间接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也有些流露消极隐退思想。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少伯。开元进士。补校书郎,又中宏词科,授汜水尉,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被杀。工诗,时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推为圣手。长于七绝,写边塞军旅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铿锵;写宫怨、离愁,含蓄婉转。某些诗间接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也有些流露消极隐退思想。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语出《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原指舜帝“东巡守”时,在各部落间作了一次统一历法、统一度量衡和统一音高标准的工作。汉儒不解其意,误译为
原名金虎台。在今河北临漳县三台村。为曹操在邺城西北所筑三台之一。筑于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北距铜雀台六十步(一步约五尺),台上有殿宇一百三十五间。与铜雀、冰井两台之间有浮桥式阁道相通,连成一体。后
即“玉素布”。
①亦称鬼谷先生。战国时人,居于鬼谷,因以为号。《史记·苏秦列传》司马贞索隐:“扶风池阳、颍川阳成,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相传为苏秦、张仪师,纵横家之祖。又传著有《鬼谷子》。今本《鬼谷子》三卷,系
见“理番厅”。
?—951五代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亚贤。性宽厚有机略。后蜀高祖(孟知祥)时,官至枢密使,同受顾命。后主即位,以拥戴功,加兼侍中,领武泰军节度使。广政元年(938),兼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恃定
学校名。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置于崇玄皇帝庙。天宝元年(742)两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每祠享,以学生代斋郎。二年改崇玄馆,学为通道学,博士为道德博士,未几而罢。
①历代统计人口、制订赋役的用语。始以男女成年为丁,人即称口。后渐以丁称成年男子,丁与中相对,户与口相举,以丁口泛指人户。宋代亦称成年男子为丁口,征丁口赋。明始以成年男子为丁,非丁者称口;又通常称成年女
书名。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编纂。三卷。所辑多为清初有关基督教及传教士的上谕及奏疏,其中涉及造火炮、修历法、勘建京师道路,对研究清初传教士活动情况及汤若望、南怀仁的有关事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1218金人。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攻河北,起兵任义军队长。宣宗南迁后,兵势益盛,略定城邑,派人往南京(今河南开封)求封,授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四年,累迁中都留守兼中都路经略使。兴定元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