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水衡令

    官名。南朝宋孝武帝改都水使者置,职掌同。后复旧称。

  • 鹤林玉露

    书名。南宋罗大经撰。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十八卷。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六卷。另有十六卷本,为后人重编,不全。全书以议论为主,杂记读书所得,多引南宋道学家之语,也评论诗文经史。其引用资

  • 万安桥

    见“洛阳桥”。

  • 丘林氏

    匈奴贵显氏族之一。《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族通婚。魏晋时入塞,又称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称林氏。

  • 明史考证攟逸

    书名。清王颂蔚编集。四十二卷。清官修《明史》,对人名地名颇多改译,对明代史实亦有篡改,王氏为了解其真实情况,于入值枢院时,查出军机值房庋藏之蓝面册《明史》卷一百十六至卷三百三十二(缺卷一百九十五)。又

  • 张芾

    1814—1862清陕西泾阳人,字黻侯,号小浦。道光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等职。咸丰二年(1852)擢江西巡抚,曾与太平军多次激战于赣皖两省。五年被革职,旋起复。十年以太平军连克太平、建平、广德

  • 监户

    金代户类之一。即宫籍监户。“良人”没入官府而隶属殿前都点检司之宫籍监者,称宫籍监户,简称监户。服役于宫内者为内监户,服役于宫外者为外监户。地位低于平民而高于一般奴隶,可与良民结婚,自置田宅,与百姓一例

  • 焉耆一龟兹文

    旧称吐火罗文。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库车、焉耆、吐鲁番一带发现的一种古文字。用婆罗米字母斜体书写。

  • 可突于

    ?—734契丹大贺氏联盟的军事首长。所属部落不详。唐开元三年(715),随大贺氏联盟长失活附唐,受封为静析军副使,掌兵马。十八年,推翻大贺氏,另立别部长屈列。唐兵来攻,附突厥,领兵反攻。二十二年,兵败

  • 长平公主

    1629—约1646明思宗女。崇祯十七年(1644)初选周显为夫,因政局危急未成礼。李自成克北京,思宗挥剑断其左臂。顺治二年(1645)奉清廷令仍与周显成婚。不久忧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