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沈郎五铢。东晋铜钱。其时主要使用旧钱,吴兴人沈充另铸小钱,俗称沈郎钱。其钱轻而薄,制作较精,铜色青白,圆形方孔,钱文“五朱”,或作“五金”,隐有外郭。沈郎钱
两晋之际徙居江左之中州士人及其宗族、佃客、部曲等,寓有侨居之意。东晋初期,置侨郡县以处之。凡侨人均持“夹注本郡”之白籍,不交税服役。后几经土断,侨人逐渐丧失身分与权利。
见“中锭”。
?—1888清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字冠卿。附贡生。曾任清河道。光绪七年(1881)任陕西按察使,后迁布政使。十二年擢陕西巡抚。卒于任。
1519—1558明山西长治人,字应乾,号复庵。嘉靖进士。授广平知县,累迁苏州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杭二府兵备道。三 十 四 年(1555)击退进犯苏州之倭寇。后升任山东布政使。卒于任。著有
官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非正式官衔,以两江总督耆英用“钦差大臣”名义兼管。耆英调任两广总督,仍兼,五口通商大臣驻地亦移至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于咸丰七年(1857)被英法联军占
?—1215金曹州定陶(今属山东)人,字清叔。明昌进士。贞祐元年(1213),累迁中都路都转运使。时中都(今北京)被蒙古军包围,全力营办粮运。升户部尚书。三年,中都失守,于南走途中被杀。
即“陈后主”。
官署名。简称湖北(道)廉访司。元代地方监察机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所辖十道监司之一。至元十四年(1277),于武昌置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监武昌、岳州等路。二十五年,并入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二十九年,
西汉置。治今山西中阳县。属西河郡。东汉末废。三国魏复置,移治今山西孝义市。晋永嘉中并入隰城县。1914年复改宁乡县为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