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监
唐元和初于郴州治所郴县(今郴州市)城内置。以监所辖平阳县(今桂阳县)境内铜冶铸钱。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楚废平阳县,移监于其地。四年始比列郡。北宋天禧三年(1019)复于治所置平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年(1133)升为桂阳军。亦产银,所产“至精好,俗谓之子银,别处莫及”(《元和郡县志》)。宋有大凑山、大板源、龙岗、毛寿、九鼎、白竹、水头、石笋、大富等银坑。
唐元和初于郴州治所郴县(今郴州市)城内置。以监所辖平阳县(今桂阳县)境内铜冶铸钱。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楚废平阳县,移监于其地。四年始比列郡。北宋天禧三年(1019)复于治所置平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年(1133)升为桂阳军。亦产银,所产“至精好,俗谓之子银,别处莫及”(《元和郡县志》)。宋有大凑山、大板源、龙岗、毛寿、九鼎、白竹、水头、石笋、大富等银坑。
秦置为狄道。治今甘肃临洮县。东汉改为狄道县。为陇西郡治。北魏属武始郡,隋属金城郡,唐为临州治。宝应元年(762)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六年(1073)复置。为熙州治。宋、元、明并为临洮府治。清乾隆三年(1
官署名。秦代始置于郡国,为治粟内史所属机构。汉代沿置,景帝后元元年(前143)改属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隶大司农。各设长、丞主其事。
?—799唐时吐谷浑王族。贞元十四年(798),唐以其为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可汗号。死后,唐对吐谷浑王族封嗣遂绝。
亦名茶马金牌。明初为与西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换而特制之铜制牌状凭证。始于洪武中。上有“皇帝圣旨”,左书“合当差发”,右书“不信者斩”字样。一式两件,一给少数民族,一留内府。每三年派大臣招集少数民族凭证
算学术语。《九章算术》开方时遇到不可开的情形“当以面命之”。刘徽认为“虽粗相近,不可用也”。“不以面命之,加定法如前,求其微数”,即十进分数逼近无理根。这种方法在求圆周率近似值时有重大作用,也开宋元间
清满洲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年间由贡生捐笔帖式,累迁至光禄寺少卿。咸丰四年(1854)迁侍读学士。九年授科布多参赞大臣。同治元年(1862)调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四年驰往镇压苏玉得领导的回民反
五代时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博学善文,有匡霸之才。吴睿帝(杨溥)时,徐知诰(李昪)镇金陵,乃上书陈民间九患及利害十余条。尝请括定田赋,徐知诰善之。寻以讥诮宰相宋齐丘,被沉杀于石头蚵蚾矶下。
即“克勒克雅喇克伯克”。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置。治今山西清徐县东南徐沟。属太原府。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
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4)置。长官田姓。元时,其先祖从征苗族有功,授大万山长官司长官。洪武五年(1372),从征治古、答意二长官司地(今贵州松桃县境),以功改授朗溪蛮夷长官司长官。嘉靖二年(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