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
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封广川王子刘晏为枣强侯,以“其地枣木强盛”,故名(《元和郡县志》)。属清河郡,后改为县。 治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安平郡。北魏神瑞二年(415)省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498)复置,改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隋开皇二年(582)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南前旧县,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熙宁元年(1068)省入信都县,十年复置。金天会十年(1132)移今治。
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封广川王子刘晏为枣强侯,以“其地枣木强盛”,故名(《元和郡县志》)。属清河郡,后改为县。 治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安平郡。北魏神瑞二年(415)省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498)复置,改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隋开皇二年(582)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南前旧县,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熙宁元年(1068)省入信都县,十年复置。金天会十年(1132)移今治。
1234—1307元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字宽甫。世祖时为宿卫,从征云南等地。至元十七年(1280),为上都留守,兼本路总管、开平府尹。后兼任都指挥使、中书右丞等职。大德九年(1305),告老。
书名。英国李思(J.L.Rees)与清末蔡尔康、徐荩臣、曹曾涵译。前编十卷,续编十卷,三编十卷。前编述太古迄希腊、罗马历史,为李思译,蔡氏笔述。续编叙英、法两国历史,李思译,徐氏笔述,曹氏润色。三编记
427—500南朝齐南彭城(今江苏镇江)人。宋孝武帝时,起为右卫将军张永前军幢主。宋末随萧道成,以拒桂阳王刘休范功封侯,除游击将军,转广州刺史。入齐,历镇南兖州、益州与雍州,平定僚蛮之变。明帝永元元年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路。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治所、辖境同绍兴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复改为府。
1773—1834清浙江开化人,字士旋,号金溪。乾隆进士。历道员、按察使,官至刑部尚书。在任期间,力革陋规弊端。生平笃好历算之学,撰述甚多,但多未成书。刘徽之《九章算术方程新术二》,文多脱误,他校补其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民政部在北京开办,九月开学。考选正取生二百四十名,副备取生三百名,报考者为举贡生监及巡警。正取生分三科:一为正科,挑取举贡以下及巡警入堂肄业,授以高等警察及各项法律,
北周御正上大夫别称。
清代漕费之一种。用于红剥船。乾隆二年(1737)定漕船至通州,每船给运丁银二两,作雇用民船拨浅之用。乾隆十二年定每年征收一万四千五百余两,遇闰年加征三百余两。
隋开皇十年(590)置。以境内循江为名(《元和郡县志》)。治归善县(今广东惠东县西北,唐初移治今惠州市东)。大业三年(607)改为龙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循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惠州、新丰、连平、
书名。亦称《群书四录》。唐元行冲等编。二百卷。书成于开元九年(721,一作八年)。以高宗以来内府藏书丛乱盈漫,因纂此编。开元五年,马怀素等拟以王俭《七志》体例编纂,六年改用四部分法,迄未成书。七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