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滋
亦作李幼孜。明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字元澍,号义河。嘉靖进士,授行人。万历初历大理寺卿,迁户部侍郎。五年(1577)张居正丧父,倡“夺情”之说以媚之,得进工部尚书。七年致仕。
亦作李幼孜。明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字元澍,号义河。嘉靖进士,授行人。万历初历大理寺卿,迁户部侍郎。五年(1577)张居正丧父,倡“夺情”之说以媚之,得进工部尚书。七年致仕。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置,隶司农寺。掌廪藏食粮以供官吏、军兵禄食,凡纲运受纳及封桩支用之数,每月申报司农寺。下辖二十五仓。
?—前57西汉燕人。家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字长公。昭帝时为颍川太守。郡中民俗告讦成风,乃教以礼让。后徙东郡太守,政尚礼义,好古教化,所至令行禁止,断狱大减。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后御史大夫萧
亦称图记或图志。介于地图与方志之间的一种图籍。体例是一图一说或图说并举。最早见于著录的是东汉的《巴郡图经》。南北朝时期,渐趋发展,隋唐、北宋时期,最为发达。现存最早的图经是在敦煌发现的《沙州都督府图经
452—510南朝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德琏。少传家学,精三礼。齐时会稽郡丞刘荐为国子生。举明经。齐末官至太常丞。梁天监四年(505)建国学,开五馆。诏为五经博
①官署名。宋代大理寺左断刑下属机构,元丰改制后置。②负责刑法机构之泛称。如明清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③吏名。宋代吏部、御史台置。
渑一作黾。地名。因南有渑池得名。战国初属郑,后属韩,后又入秦。有东、西二城:东城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西城在县西十四里。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与秦昭王会于此。《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秦、赵
书名。亦称《易经》、《易》。周代的占卜书,后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易”的原义是简易,因周人以蓍草占卜较以前以甲骨占卜简单容易,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亦名《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
度量衡术语。(1)又称减旁。刘徽《九章算术注》云古斛之制“方一尺而圆其外,庣旁一厘七毫,幂一百五十六寸四分寸之一,深一尺,积一千五百六十二寸半,容十斗”。此指圆径两端不满一尺见方的对角线部分。(2)刘
1601—1667清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太祖时任一等侍卫。太宗时,屡从征战,官吏部启心郎,授三等甲喇章京。太宗死,与两黄旗大臣盟誓,力拥世祖即位。顺治五年(1648),为贝子屯齐诬曾谋立肃亲王豪格
官名。宋初,中书门下五房各置堂后官三人,其中一人登录皇帝指示,一人抄写公文,一人校对印发。原选吏人充任,开宝六年(973)令吏部选用士人;太平兴国九年(984)起,渐以京朝官充任。元丰改制,废堂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