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提调

提调

官名。(1)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又称提调官。明制,顺天、应天二府乡试用府尹,各省乡试以布政司官充任,会试则京官用之。俱设一员。掌理试场帘外一切事务,封闭内外门户,凡送卷、供应物料、弥封、誊录等事,皆跟随点检查封。此外,殿试亦设,用礼部尚书或侍郎。清制,顺天乡试以府丞充,各省乡试初以布政使充,雍正间改用道员。会试以礼部尚书充。负责统筹安排考试内外各项事务。乡试中又分内提调、外提调,分别管理阅卷事和考试事。(2)清代一些特设机构的负责官员。如内翻书房、方略馆、实录馆、玉牒馆、律例馆、国史馆、武英殿修书处等均设,专司处理内部杂务及管理吏员、差役等事。(3)清末新设机构职官。其地位职权因机构而异。如度支部所辖币制局,即以提调、帮提调为主官;而京师大学堂的教务、庶务各部门之主持人亦称,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猜你喜欢

  • 州郡令

    见“魏令”。

  • 谢端

    1279—1340元遂宁(今属四川)人,字敬德。居江陵。延祐进士。授承信郎、同知湘阴州事,有政绩。岁满,入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因事坐罢。不久,除翰林修撰,升待制,选为国子司业,遂为翰林直学士。文章

  • 大都护府

    官署名。唐高宗永徽中,始于边地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后又加单于、北庭等府,统该地区少数民族,行慰抚、征讨、安辑、叙功、罚过之职。有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功

  • 邓牧

    1247—1306宋末元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牧心,自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宋亡不仕,隐余杭大涤山洞霄宫,与抗元匿迹的谢翱、周密交情极笃,与道士亦有往还。其行放旷,自称“三教外人”。以谈鬼神、

  • 北亳

    殷*三毫之一,见“亳”。又名景亳。《续汉书·郡国志》梁国蒙县刘昭注引《帝王世纪》:“有北亳,即景毫,汤所盟处。”参见“景亳”。

  • 房玄龄碑

    全称《大唐故尚书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国赠太尉并州都督□□□□□□□》。今存陕西礼泉昭陵碑林。唐永徽三年(652)刻。褚遂良书。三十六行,行约八十一字。中段磨泐特甚,今可辨者三百余字。此碑为遂良盛年所

  • 青莲居士

    即“李白”。

  • 窝阔台汗国

    蒙古汗国之一。成吉思汗分封窝阔台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西及叶密立(今新疆额敏)、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诸地,后由子孙分领。蒙哥(宪宗)即位,复以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科帕尔西)之地封海都。世祖至元初,

  • 晋简文帝

    320—372即司马昱。东晋皇帝。公元372年在位。字道万。元帝少子。幼聪敏,为元帝所爱。及长,留心典籍,善玄言,曾以名士刘惔、王濛等为谈客。永昌元年(322)封琅邪王。咸和元年(326),徙会稽王,

  • 佃长

    清代佃户首领之称。佃户较多的地区,多推举之。遇有佃户与田主争执时,佃长组织佃户共同与田主抗争,小则法讼,大则抗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