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子山
即“巙巙”。
即“巙巙”。
古邑名。其地在今陕西韩城南。本春秋梁国,战国为魏少梁地,入秦后更名夏阳。《史记·魏世家》:魏文侯六年(前440),“城少梁”。魏惠王十七年(前353),“秦取我少梁”。《史记·秦本纪》:秦惠文君十一年
唐时关于户口的法令。包括按年龄的定名(如黄、小、中、丁、老等)、按户口数目编制的政区(如邻、保、乡、里、县、州等)、户籍的编定、财产的继承以及婚姻法等。令文散见于《唐六典》、《唐律疏议》、《通典》等书
地名。百一作柏。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柏井。《旧唐书·李自良传》:大历十三年(778),回纥入寇太原,河东留后鲍防令大将焦伯瑜逆战,遇于百井,大败而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契丹入寇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郊区内乡的行政长官。《左传·昭公十八年》:“(郑国火灾)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祈于四鄘。”孔颖达疏:“郊人,当谓郊内乡之人也。”杨宽认为“郊人即是郊内乡的长官”
1612—1678明末清初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字长白。明总兵吴襄子。初以武举承父荫授都督指挥。襄失机下狱,擢他为总兵,守宁远。崇祯十四年(1641),率部从总督洪承畴援锦州,与清军激战于松山,兵败
古山名。在今浙江江山南仙霞岭。地处浙、闽、赣边界,西南接武夷山。为钱塘江、瓯江、闽江分水岭。自古为浙、闽交通要道。唐乾符五年(878),黄巢率起义军于此开山路七百余里,达建州(今福建建瓯)。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奋武佐郎设,为武职从七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①(1422—1491)明涞水(今属河北)人,字腾霄。景泰进士。授御史,出按大同宣府。天顺元年(1457),以劾石亨、曹吉祥得罪,戍辽东。宪宗立,复原官,超擢福建按察使。成化四年(1468),以右佥都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食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改正八品,为司酝、典酝之佐,协掌酒醴进御。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归其职于宦官。②吏名。隋、唐光禄寺良酝署置,员数十人,掌酒醴供
书名。北宋王举撰。十卷。记五代十国时事。始荆南高季兴,终北汉刘继元,所记颇疏略,独江南稍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