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
佛教名词。指虚妄见和虚妄心识(念)。佛教认为客观世界为虚幻,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切认识,均被称为虚妄见;凡夫俗子贪着六尘境界之心,被称为虚妄心识(念)。《坛经·坐禅品》:“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复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佛教名词。指虚妄见和虚妄心识(念)。佛教认为客观世界为虚幻,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切认识,均被称为虚妄见;凡夫俗子贪着六尘境界之心,被称为虚妄心识(念)。《坛经·坐禅品》:“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复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1358元东平(今属山东)人,字继志。王构次子。曾任淮西廉访司佥事。文宗时以通事舍人预修《经世大典》。顺帝时为监察御史,出为四川廉访司副使。至正十八年(1358),领兵与大宋红巾军李喜喜部战,被俘
官名。西夏置。党项语意为大王。夏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此为蕃官名号之一。
地名。亦名曹涧。在今云南云龙西南。因处漕河、涧河之间得名。清乾隆十八年(1753)将其地划归云龙州管辖。
崑)冈(?—1907清满洲正蓝旗人,字筱峰。宗室。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等职。光绪四年(1878)起,历任礼部右侍郎、福建学政、都察院左都御史。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隶司长官。掌罪、戎、蛮、夷、狄五隶及徒者,捕盗贼囚执之事。正四命。下设小司隶上士以佐其职,领掌罪隶中士、掌夷隶中士、掌蛮隶中士、掌戎隶中士、掌狄隶中士
五岳之中岳。《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一名“嵩山”,又名“外方山”。山分二支,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在今河南登封市北。秦并天下,“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汉书·武帝纪》
散阶称号。金代始置,为文散官。正三品中,属四十二阶之第十阶。元代沿置,升为正二品,宣授。明代为文职正二品之升授。清初沿置,为文职正二品及武职中属八旗者正、从二品之封赠。乾隆三十二年(1767),始专封
唐贞元十六年(800)置。因分自武宁县得名。治今江西修水县。属洪州。元大德八年(1304)移宁州治此。明洪武初州废,改县为宁县。
见“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汉有奢延县,泽以此为名,已干涸。东汉建宁元年(168),将军段颍以兵袭破羌部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