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
德国人。汉学家。清同治九年(1870)考入中国海关,光绪二年(1876)任厦门关帮办,1878—1886年在上海海关任职。后在九龙、宜昌、重庆等税务系统任职。曾任1886—1887年亚洲文会主席。1902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聘,赴美任该校第一任汉文教授。1917年回国。著有《古代的瓷器》、《中国研究》、《中国的铜镜》等。
德国人。汉学家。清同治九年(1870)考入中国海关,光绪二年(1876)任厦门关帮办,1878—1886年在上海海关任职。后在九龙、宜昌、重庆等税务系统任职。曾任1886—1887年亚洲文会主席。1902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聘,赴美任该校第一任汉文教授。1917年回国。著有《古代的瓷器》、《中国研究》、《中国的铜镜》等。
古国名。一作婆黎。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一般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包括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部分和北加里曼丹。南朝宋元徽元年(473)遣使宋朝。梁天监十年(511)、十六年和普通三年(522)又遣
宋代钱币。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圆形方孔。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分铜铁两种。大观通宝
明时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永昌(今保山)、腾越(今腾冲)、顺宁(今凤庆)等西南地区。肤色黑,男子以花布为套衣,妇女穿裙,以红黑藤系腰。居于山岭,从事狩猎或农耕。为今佤族先民。
元东北边部族名。又译兀惹、吾吉、兀儿。女真语,野人之意。金兀的改之后。元时与吉里迷为邻。出貂鼠、水獭、海豹、海东青。先后隶开元路、水达达路及兀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至正三年(1343)、六年,曾
见“芒②”。
见“司州牧”。
官名。清代銮仪卫职官,顺治四年(1647)设。十一年定员十人,正三品。其中七员为“掌印冠军使”,分掌左、右、中、前、后、驯象六所及旗手卫(总称七所)之印。一员为“掌卫事冠军使”,专掌旗手卫事务。另外二
1000或1002—1065北宋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公弼。自幼好学。天圣进士。历知长沙、临津等县及房州、凤翔等州府。复提点江东刑狱,徙河北。嘉祐二年(1057),入为开
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置。治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属内史。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后属京兆尹,宣帝元康元年(前65)因筑陵于县东原上,改名杜陵县。三国魏复名杜县,属京兆郡。西晋改为杜城县。北魏
亦作段福。宋时后理国主段兴智叔父。白蛮(白族)。宋宝祐三年(1255)与兴智同入觐蒙古宪宗,后又奉命率爨僰军导蒙古大将兀良合台平定云南未附部落。开庆元年(1259)初,率军万名,随兀良合台参加宪宗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