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复旦公学

复旦公学

学校名。前身为上海震旦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9),由同法国教会发生冲突的原震旦学院部分师生所创建。校址设在原上海吴淞镇提督行辕旧址。马相伯为首任监督(校长)。初创时期,“以研究泰西高尚学术”,“栽成有用之人才”为宗旨。内设政法、文、商、工、理、农等六科。每科除国文、历史、地理、数学诸课程外,余皆用西文教授。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入大学。三十三年严复任校长,旋改校长为监督。辛亥革命时期,因多数学生参加革命军,校舍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一度停课。1912年5月复课。后一度迁徐家汇李公祠,明确以“研求学术,造成专科人材为宗旨”。次年设校董会,聘李登辉为校长。1917年,升格为大学本科,改名为复旦大学。

猜你喜欢

  • 笞刑

    刑名。笞打罪犯身体。《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如征发徭役不按时应征报到,则施以笞刑。后世沿之,制度有不同。汉文帝时曾以笞取代肉刑。《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景帝

  • 李贞

    627—688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妃。贞观五年(631)封汉王。徙原、越王。历任徐、扬、相、安等州都督刺史。有才无行,侵渔百姓。武后临朝,授太子太傅、豫州刺史。垂拱四年(688),明堂建成,诏行享礼。与

  • 都梁城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五里都梁山麓。为淮滨之要隘。东晋义熙中至唐初盱眙县治此。《资治通鉴》:唐咸通九年(868),庞勋攻陷都梁城,据淮口,漕驿路绝。

  • 福乐智慧

    书名。直译意为“带给人们幸福的知识”。哈喇汗朝时代的著名大型叙事诗。玉素甫·哈斯·哈杰甫撰。写成于伊斯兰历462年(1069—1070),题献什噶尔统治者桃花石·哈喇·布格拉汗。通篇用

  • 元里

    战国时在秦、魏交界处,两国常争战于此。在今陕西澄城县南。《史记·魏世家》:文侯十六年(前430),“伐秦,筑临晋、元里”,即此。

  • 平米法

    又名均征加耗法。明代役法之一。苏松地区赋重役繁,宣德间,江南巡抚周忱锐意改革役法,定正粮每石加征耗米七斗,作为拨运税粮费用。余额留贮济农仓,以备赈济,并支付修圩、筑堤、开河、浚湖之类民夫工食及杂派。

  • 傣勐

    傣语音译,亦自称曼竜,意为土著傣家人。先为云南西双版纳农村公社的自由农民,称为“波海咪纳”,意即地之父、田之母,从事代耕“公田”。解放前,在该地傣族封建领主制下,成为劳役地租的主要承担者,包括兴修农田

  • 白马氐

    古族名。亦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氐的一支。秦汉时活动在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首领自称氐王。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以其地置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西南)。元封三年(前108),武都氐人起兵反汉

  • 兑便朱钞

    见“兑便①”。

  • 四柱式

    明代赋役黄册登记每户人丁事产的四个主要项目。包括旧管,即原有数额;新收,即新增加的数目;开除,即减少的数目;实在,即当时实有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