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剑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南剑州为路。治所、辖境同南剑州。属泉州行省,后改属福建行省。二十三年以后属江浙行省。延祐元年(1314)改为延平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南剑州为路。治所、辖境同南剑州。属泉州行省,后改属福建行省。二十三年以后属江浙行省。延祐元年(1314)改为延平路。
即“什和勒伯克”。
①地区名。隋、唐以前,从长江下游通向中原地区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一段淮水的流向系自南而北,因习称今皖北、豫东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②唐方镇名。淮南西道的简称。
官名。汉代于各地有铁、铜处设铁、铜官,掌使役工徒,熔铸铜、铁,西汉隶司农,东汉隶郡县。三国吴始于江南有铁诸郡设冶令,并设丞为其副,掌工徒鼓铸之事。西晋沿置,于江北设三十九处,隶卫尉。江南有梅根、冶塘二
兵用火药。在火药成份中加入桐油拌晒过的芦花,加以松香、银杏叶、箬灰、柳灰、斑猫等。明以后一直沿用。炸后,风烈焰扬,火飘衣甲,用于冲阵、劫寨、焚烧粮草人马。水陆、马步俱用。
①一种建筑形式。平面近似方形或多边形,屋顶作歇山或攒尖。通常四周设槅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或供佛之用。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故宫文渊阁和浙江宁波天一阁等藏书阁。②阁道的简称,即“栈道”。③中
一作泗川郡(《史记》、《汉书》高祖纪)。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置。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宿迁、泗洪等市、县以西,萧县、涡阳、凤台等县以东地区。秦末曾移治沛县(今
官名。春秋时宋、郑、卫等国置。即市官。《左传·昭公二年》:“请以印为褚师。”杜预注:“褚师,市官。”《六书故》:褚以贮衣,然则褚师或当如《王制》所云: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者,而褚师掌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李盛铎创办于上海。石印书籍,规模较大。
唐宋均称地方上交朝廷的赋税为上供。宋初,上供随岁所入,无定制。大中祥符元年(1008),粮、帛、银、钱四项始立定额,谓之年额上供。元丰五年(1082),于年额上供外,又将诸色琐细钱,如坊场税钱、增添盐
即鄃。侯国名。西汉置。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属清河郡。吕后四年(前184),封吕它为俞侯;景帝六年(前151),封栾布为俞侯,均即此。武帝元狩六年(前117),改为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