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匈奴

北匈奴

东汉初匈奴分裂后留居漠北的匈奴人。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南北分裂,蒲奴单于留居漠北,并控制西域等地,与东汉和南匈奴对抗。其后因天灾,又遭南匈奴、乌桓、鲜卑及西域各国攻击,社会经济萎缩,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力量大为削弱。永元元年(89)至三年东汉数次发兵出击,大破北匈奴于漠北及西域各地,北单于西逃乌孙,后转康居东部地,逐渐西去。留居漠北的匈奴余众并入鲜卑。另一部分余众由北单于弟于除鞬率领,退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不久被消灭。又一部分余众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公元五世纪初为柔然吞并。

猜你喜欢

  • 余端礼

    1135—1201南宋衢州龙游(今属浙江)人,字处恭。绍兴进士。知乌程县,岁蠲民间丁绢钱六万缗。后以荐为监察御史,累迁吏部侍郎。光宗立,历知赣州、建康府,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与赵汝愚等请太皇

  • 枭林小史

    书名。清黄本铨撰。一卷。按年月先后,记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始咸丰三年(1853)八月,迄五年正月。于攻守战事及小刀会服饰、告示、铸钱、设义学、立孩兵局、颁蓄发令、浚城中渠等均有叙述。并略记刘丽川、潘起

  • 北投社

    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台北市北北投区所在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始至此煮磺,为采硫据点。

  • 沈佺期集

    书名。唐沈佺期撰。原集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四卷本,收入《唐人集》。

  • 塔布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两大传承之一。由塔布拉杰(1079—1153)创立。塔布拉杰先从甲域哇学噶当派教法,后从米拉日巴改学噶举派。北宋宣和三年(1121),塔布拉杰建岗布寺,传教收徒,形成此传承。以噶举派教义

  • 庖牺

    即“伏牺”。

  • 宁晋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瘿陶县置。即今河北宁晋县。属赵郡。乾元元年(758)属赵州。《资治通鉴》:建中三年(782),“朱滔、王武俊自宁晋南救魏州”,即此。北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清仍属赵州。

  • 鄜延路

    北宋庆历元年(1041)分陕西路沿边地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治延州(后升延安府,治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熙宁后北部扩大。元丰中及宣和初曾置转运

  • 中侍中省

    官署名。北齐置,为管理宫中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掌皇宫警卫、管理皇宫诸门,并掌皇帝饮食、药物等事务。以中侍中为长官,下设中常侍、中给事中等,皆由宦官充任。领中尚药典御、中谒者仆射及中尚食局、内谒者局等。

  • 高演

    即“北齐孝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