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前锋营

前锋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天聪八年(1634)以巴牙喇营前哨兵为噶布什贤超哈,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前锋营。其职掌是:常日在紫禁城内外轮流值班守卫;皇帝出巡则警跸宿卫;皇帝阅兵则充列首队,夹护军以列阵。营兵由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调前锋二人组成,分左右两翼,每翼设前锋统领一人领之。下设协理事务前锋参领、前锋侍卫(俱每翼一人)、前锋校、笔帖式(俱每翼二人),掌章奏文移事务;前锋参领(每翼四人)、委署前锋参领(每翼二人)、前锋侍卫(每翼四人)、委署前锋侍卫(每翼二人)、空衔花翎(每翼四人)、前锋校(每翼四十八人)、空衔前锋校(每翼四人)、委补蓝翎长(每翼四人),分掌所辖营众,以备警跸宿卫。

猜你喜欢

  • 李冲

    450—498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本名思冲。孝文帝改字思顺。初为中书学生,迁内秘书令。为冯太后所信用。魏初民多荫附,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太和十年(486)上言立三长制以代宗主督护制,定民调,

  • 秃坚

    又名秃坚不花。蒙古诸王。至顺元年(1330)与万户伯忽等攻陷中庆(今昆明),杀云南行省官吏,自立为云南王。乌蒙(今昭通)、乌撒(今威宁)、东川、罗罗斯(今西昌)、大理等地土官,皆与之相呼应。元文宗图帖

  • 里行使

    唐官名。唐御史台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里行”,暂任某官之意。唐太宗得马周,欲加重用,因其原系布衣,令于监察御史里行,意为不占正官总额,暂与正官共事。高宗龙朔元年(661),因御史台事务繁剧

  • 困知记

    书名。明罗钦顺著。二卷,又续记四卷,附录一卷。经二十年“研磨体认”而成。嘉靖时即有刊行。系作者晚年治学心得。旨在驳斥佛学和陆王心学心性说之谬误,指出陆象山、王阳明所谓“阳离阴合”之禅学实质。认为“道乃

  • 恭宗

    南宋恭帝赵㬎于德祐二年(1276)三月降元,同年五月,宋端宗即位,遥上赵㬎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世称恭帝。祥兴二年(1279)南宋亡时,赵㬎尚在。他死于元代

  • 外官

    ①古以九卿为外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高诱注:“九品,九卿也。”②侍卫臣僚以外官员通称。《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颜师古注:“外官谓非

  • 所正

    官名。明代工部所属营缮所置,一人,正七品,为本所之长,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南京工部营缮所置一人。所由 ①唐、五代指某方面的主管官吏。多指低级办事吏员。《唐会要·尚书省》开元二年(714)敕:“在京有诉

  • 誊录所

    见“誊录院”。

  • 修玉牒官

    官名。唐宗正寺属官,置一员。宋沿置,掌以编年之体记叙帝王世系而记其历数,辨皇族亲属昭穆之序,以侍从官兼任。太宗淳化时设玉牒所,置官,咸平初始创规制,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后置一至二人;元丰改制,复

  • 西染院副使

    见“东西染院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