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
一作冯煖、冯驩。战国时齐国人。家贫无以为生,寄于孟尝君门下为食客。自言于孟尝君无好无能,遭人轻贱。后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次倚柱弹剑而歌,孟尝君皆允其所求。曾为孟尝君收债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得息钱十万,乃召薛民欠债者合券,矫命尽焚其券,债民大喜,为孟尝君沾名钓誉。后齐湣王信谗言,罢孟尝君相,使归于薛,薛民扶老携幼迎于道中。他又替孟尝君游说于魏,使魏王礼聘孟尝君,齐湣王恐孟尝君背齐赴魏,复其相位。此后孟尝君为相无微细之祸,皆冯谖之力。
一作冯煖、冯驩。战国时齐国人。家贫无以为生,寄于孟尝君门下为食客。自言于孟尝君无好无能,遭人轻贱。后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次倚柱弹剑而歌,孟尝君皆允其所求。曾为孟尝君收债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得息钱十万,乃召薛民欠债者合券,矫命尽焚其券,债民大喜,为孟尝君沾名钓誉。后齐湣王信谗言,罢孟尝君相,使归于薛,薛民扶老携幼迎于道中。他又替孟尝君游说于魏,使魏王礼聘孟尝君,齐湣王恐孟尝君背齐赴魏,复其相位。此后孟尝君为相无微细之祸,皆冯谖之力。
明浙江兰溪人,字德基。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洪武中为江西南康县丞,治奸猾,施宽政,在任六年,颇得民心。迁安化知县,江阴侯吴良欲籍民为兵,劝止之。再迁潍州知州,令改以牛羊代秋税之习俗,民受其惠。
?—324晋蜀(今四川)人。道士。自言曾历八百岁,号李八百,又称仙人。以鬼神道术为人治病,又署人官位,人多信事之。时会稽内史周札宗族强胜,大将军王敦及钱凤等深忌之。使庐江太守李恒诬告周嵩、周莚与脱及其
?—1856清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孔修。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十六年(1836)任户部侍郎。次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后历任吏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兵部尚书。咸丰五年(1855)复为军机大臣,寻授
①(1411—1452)明常州(今属江苏)人,其先真定元氏(今属河北)人,字良器。正统进士。景帝即位任兵科给事中,改吏科,后卒于官。②(1464—1524)明云南右卫军家子,其先良乡(今属北京市)人。
1612—1678明末清初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字长白。明总兵吴襄子。初以武举承父荫授都督指挥。襄失机下狱,擢他为总兵,守宁远。崇祯十四年(1641),率部从总督洪承畴援锦州,与清军激战于松山,兵败
?—前519春秋时蔡国国君。公元前521—前519年在位。名东国,蔡灵侯之孙。蔡平侯死,杀平侯太子朱自立。死后弟申继位。蔡景公 即“蔡景侯”。
学校名。1898年日本人高楠顺次郎在东京设立。专为中国留日学生预备投考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和帝国大学而设,补习语言文字及各种学科。普通预备科为高等及专门学校之预备,修业二年,授以日语、英语、德语、历史、地
书名。清黄昌辅主编,陈瑞珍编辑。十二卷,补遗一卷。咸丰六年(1856)湖北巡抚胡林翼设湖北节义局,采集在太平天国起义中为清廷殉节、战死之文武官员、乡绅、诸生、勇丁、妇女、僧道等姓名及其事迹,用备奏请褒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雒阳城西七里。晋齐王冏将张方所筑,为戍守之所。《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汉刘聪遣将呼延晏攻洛阳,“晏留辎重于张方故垒”,即此。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光绪三十一年正月(1905.2)刘静庵、曹亚伯等发起,次年一月在武昌正式成立。因假基督教圣公会所设日知会之阅览室,故得名。会内分设干事、评议两部,举刘静庵为总干事,辜天保、李亚东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