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0—1363察合台汗国汗。世系不详。1360—1363年在位。即位时,察合台汗国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在位期间,治理东察合台汗国,迅速强大。1360年、1361年两度率大军进入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
指用于赡学的官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和补助学生及贫士的费用。南唐时,“庐山国学”已有学田数十亩。宋仁宗时,始赐国子监学田五十顷,又累诏州郡立学,赐学田五至十顷。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十顷为
即“渥巴锡”。
见“建昌宫使”。
官名。即金部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金部郎中。
战国楚水名。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南,东北流注于澧水。《战国策·楚策四》:“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
即“子重”。
见“可汗”。
明代征集民户壮丁进行训练以备调用之法。弘治七年(1494)定。选取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健壮之人,州县七八百里者,每里佥二名;五百里者,每里佥三名;三百里者,每里佥四名;一百里者,每里佥五名。春夏秋每
梵文Anitya的意译。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均处于因缘联系和生灭迁流之中,而无常住性,故名。以此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分“刹那无常”和“相续无常”,前者指事物在时间上刹那生灭,流转不息;后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