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纲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僧人。设都纲、副都纲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僧人。设都纲、副都纲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穀)(?—1926清末满洲镶黄旗人,乌雅氏,字蔼人。光绪进士。累官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西安,授兵部左侍郎。后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以筹边殖民为己任,其
战国时晋国国君。名顷。公元前388—前369年在位。晋烈公子。此前赵、韩、魏三卿已列为诸侯,国势强盛。晋君反朝于三卿。即位后,亦无力改变局面。晋桓公二十年(前369),被韩、赵迁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
瑶族信奉的道教。据瑶族《过山榜》“王傜师道”,分师教、道教两派,前者崇奉三元为祖师,称武道;后者崇奉三清,称文道。两派各有经典及传师授徒方法。清姚东之《连山绥傜厅志》:“傜道自为教,亦有拜仪。学优者则
?—452一作慕延。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慕璝弟。宋元嘉十三年(436)继立。向北魏、刘宋朝贡,受魏封西平王,宋封河南王。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国内乱,魏遣晋王伏罗大破其众,遂奔保白兰(今青海都兰、巴
东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字伟明。初游太学,师事少府李膺。名士郭林宗始入京师,即为其所识,遂以知人见称于世。州郡公府举辟,皆不就。桓帝时党锢事起,遭禁锢,后以寿终。
①亦作觅、苗。白语音译,意为帛(布)。唐宋时,今云南地区以贝及帛作为货币,交易时以其计货物之值。一幂,折合唐制四尺五寸。清以后随着金属货币通行,已不采用此种交易计数单位。②算学术语。(1)指面积。刘徽
即“左传”。
①辽太宗置,圣宗建贵德军,后更名。属东京道。治贵德县(今抚顺市城北高尔山前)。辖境相当今辽宁抚顺市。金代南部扩大至今抚顺市东南。元废为贵德巡检司。②元至元中置。隶吐蕃等处宣慰司。治今青海贵德县。明洪武
①书名。(1)记春秋时晋国史事。见《孟子·离娄下》。(2)亦作《晋史乘》。一卷。乃后人采摭古籍记载伪撰,非《孟子》所言之《晋乘》。②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八日(1907.9.15)在日本东京创刊。
南朝梁法令。天监元年(502)尚书删定郎蔡法度等修《梁律》,并因晋令而增损,制订《梁令》,共三十卷。令文多佚。部分散见于《唐六典注》、《隋书·礼仪志》、《通典》等。其篇目可考者为:户、学、贡士赠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