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
官名。(1)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2)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
官名。(1)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2)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
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略称《大般若经》。佛经名。般若类重要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六百卷。从东汉末至十六国后秦时,其中各部分有许多不同译本。东汉竺佛朔译《道行经》一卷(已佚)。东汉支娄迦谶译《般若道
①唐置,属邕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思明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思明府,治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居民主要为僮(壮)族。②元至元中置。明洪武初,土官黄姓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佐之。清雍正七
?—525北魏宗室。字建扶,孝文帝赐名匡。宣武帝亲政,除肆州刺史,迁恒州刺史,为度支尚书,袭封广平王。时尚书令高肇专权,乃造棺欲论肇罪恶。后被御史中尉王显奏为诬毁,降为光禄大夫。寻出为兖州刺史。孝明帝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12.1.14)成立于上海。主张男女齐权、财产平均、种界融合、废止法律。
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景帝纪》、《周亚夫传》作“條”,《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修”,《地理志》作“脩”。《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晋书·地理志》作“蓨”。西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
书名。清罗正钧编。以记王錱在湘、鄂、粤、桂等地镇压太平军经过为主,兼述其求学及家事等。中记谱主参与组织湘勇及撰《练勇刍言》一书,对研究湘军营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古代推求球面原理及其制作方法的算术,即当光线通过小孔或镜子焦点后所取方向的求解方法。后推演为几何光学,以求小孔或各种镜的成像问题。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
?—1646明末清初大名魏县(今属河北)人,又名赓。明崇祯进士。南明弘光朝官御史。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巡按云南,募兵五六千人入卫,闻南京陷,留连黔、楚间。次年,奉隆武帝命赴闽,乃率部出湖南
官名。北宋置,为内侍阶官,位内侍高班下,小黄门上。元丰改制,定从九品。
清顺治元年(1644)以总甲及十家牌法编置户口之总称。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民户的管理和控制。凡各府州县卫,所属乡村,十家置一甲长,百家置一总甲。遇逃人奸宄事故,邻右报知甲长,甲长报知总甲,总甲报知府州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