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谕八旗
书名。清雍正元年(1723)至十三年间世宗有关八旗事务的谕旨汇辑,按年月日编纂。雍正九年,果亲王允礼等将五年以前所颁谕旨初辑成帙,后又两次续辑,刊于乾隆初。一函十册,收录五百三十余件,计二十余万言。凡属旗政者过半,财务者八十余。尤以职爵承袭和追赔库帑的谕文为大宗;其他如筹生计、抑王权、戒朋党、黜陟奖惩、设官学、开译科、操练八旗兵丁和敦本砺俗诸方面,亦复不少。为研究雍正一朝史事,特别是八旗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书名。清雍正元年(1723)至十三年间世宗有关八旗事务的谕旨汇辑,按年月日编纂。雍正九年,果亲王允礼等将五年以前所颁谕旨初辑成帙,后又两次续辑,刊于乾隆初。一函十册,收录五百三十余件,计二十余万言。凡属旗政者过半,财务者八十余。尤以职爵承袭和追赔库帑的谕文为大宗;其他如筹生计、抑王权、戒朋党、黜陟奖惩、设官学、开译科、操练八旗兵丁和敦本砺俗诸方面,亦复不少。为研究雍正一朝史事,特别是八旗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书名。清鲍源深撰。八卷。鲍氏以进士入翰林,官山西巡抚时,主张严禁鸦片,是书多有山西吏治民生和禁鸦片事迹等内容。有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学校名。前身为上海震旦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1905.9),由同法国教会发生冲突的原震旦学院部分师生所创建。校址设在原上海吴淞镇提督行辕旧址。马相伯为首任监督(校长)。初创时期,“以研究泰西高尚学
官名。西汉左内史(左冯翊)属官,秩六百石,有丞、尉,掌藏谷养牲以供祭祀,后属大司农。东汉改隶河南尹。东晋初未置,后复置,南朝因之,隶太常。梁位流外三品勋位。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
又称晋律。西晋法律。三国魏末,司马昭为晋王时,命贾充、杜预、荀勖、裴秀等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就汉律九章新增十一篇。晋泰始三年(267)修成《晋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
即“张甫”。
见“古度”。
即“伍子胥”。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大洪山的南支,大、小富水发源于此。南北朝时为“大阳蛮”所据。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大阳蛮酋桓诞拥沔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余落降于魏。
官名。北魏内朝(内行)官。太武帝时,李灵曾为中书博士,后以学优温谨,选授太子经书,乃加内博士之官。盖以博士而讲授于宫禁之内,遂列为内朝官。
女官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置,为五职之一,位亚九嫔之充华。陈亦置,班同于宋。唐代置为太子妃,位良媛下,十员,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