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骁骑将军

骁骑将军

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迄即罢。三国魏置为内军将领,有营兵,遂常设,以高功者任之。先设长史、司马、功曹等僚属,后省。元帝咸熙(264—265)中,司马昭为相国,置于相国府,统率亲军。两晋与领军、护军、左右卫、游击诸将军合称六军,担当宿卫之任,是护卫皇帝宫庭的主要将领之一。魏、晋皆定为四品。十六国成汉、前秦、后秦、后凉皆置。南朝宋仍为四品,齐沿置。梁武帝天监六年(507) 四月,置左、右骁骑将军,五月,改骁骑为云骑将军。陈仍分置左、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虽仍负有护卫宫禁之责,但权任已轻。员五人,四品上。清朝置为散阶称号,初用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功大夫。


官名。汉始置,李广曾为骁骑将军。《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后汉书·刘植传》:“(世祖)以植为骁骑将军,喜、歆偏将军。”“帝使喜代将植营,复为骁骑将军。”《宋书·百官下·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为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先有司马、功曹、主簿,后省。”《晋书·职官志·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其后,南北朝、隋、唐等皆置。见《南齐书·百官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左右骁卫》注、《魏书·官氏志》、《通典·职官十·左右骁卫》。

猜你喜欢

  • 西戎校尉

    官名。三国魏置,亦称“护西戎校尉”,五品。西晋初治长治,掌雍州少数民族事务。领兵,多以征西、镇西等将军领之,并兼雍州刺史。四品。东晋后改治汉中,有时兼梁州刺史。南朝宋四品。梁置于北凉、南秦州,立府,有

  • 宰府

    即宰相府。西汉丞相为宰相,故丞相府亦称宰府。东汉丞相更名司徒,司徒府沿称宰府。官署名,为宰相府的省称,也称相府。《后汉书·马严传》:“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丙吉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于是宰府习为常俗

  • 礼院修撰官

    官名。唐朝太常礼院置,一员,德宗贞元七年 (791) 停,九年复置,成为定制。

  • 司仓中大夫

    官名。北周时地官府司仓司长官 (一说以司仓下大夫为长官,未设中大夫职),武帝建德(572—578)初,杜杲曾自司城中大夫迁此职。正五命。其职掌参见“司仓下大夫”。

  • 解冠

    即摘掉官帽,喻辞官。《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

  • 观察孔目官

    吏名。南宋临安府置,员一人,掌助理府事。

  • 宗师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宗师司长官,正五命。掌管宗室定世系、辨昭穆等事务,并负有训导之责。以宗室中之亲贤者为之。属官有小宗师下大夫、小宗师上士、宗正上士等。隋文帝开皇元年(58

  • 东京小宗伯上大夫

    参见“东京小宗伯”。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六命。任此职者见《文馆词林》卷四百五十二薛道衡《大将军赵芬碑铭》:“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置六府于洛阳,除小宗伯,摄夏官府事。”参见“小宗伯上

  • 苑令

    官名。掌苑囿之官,汉朝在河西等郡设苑养马,其官有牧师、苑令、苑丞等官,掌养马。《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百官二》皆写作菀令。苑、菀通用。

  • 司调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调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