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铜虎符

铜虎符

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汉朝的一种符信。自文帝二年(前178)始,颁与郡守作为发兵信物。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符分两半,右留京师,左与郡守。后或沿用。北朝北魏委派都督重臣出征时给铜虎符十,以示有调兵权。


发兵的凭信。战国时发兵已用铜虎符,符以铜铸就,其形如虎,剖而为二,其右半个存国王处。发兵时须有存在国王处的右半个来会合,作为凭信,否则便不得调发。此制至秦汉犹沿用。参见“竹使符”。

猜你喜欢

  • 掌堪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掌墁中士佐官,正一命。

  • 权位

    西夏官位。在中书、枢密位之下。有统军、巍行两种。

  • 河吞大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城守尉”。

  • 判光禄寿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朝官充任,为光禄寺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光禄寺复以卿为长官,遂罢。

  • 遥领

    官制用语。北宋初,为奖励武臣,多赐带未收复地区防御、团练使、刺史等衔,称为遥领。其后又多以文臣知州、府事,武臣又多有军事差遣,实赴本任者不多,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防御使、团练使、刺史遂用为武臣阶官,

  • 右监门府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朝置,与左监门府统率亲近禁军,同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职任颇重。设将军一员、郎将二员,校尉、直长各三十员,又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铠曹行参军等属。文帝仁寿三年(603),

  • 雍畤尉

    官名,也写作“廱畤尉”,秦汉皆置,掌本畤的守卫和治安,为本畤驻军长官。畤是古代帝王祭天地和五帝的地方。秦先后在雍地作五畤,每畤设一尉守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属官有)雍太宰、太祝、太祝令

  • 三等出使大臣

    见“出使大臣”。

  • 向导总统

    官名。见“向导处总统大臣”。

  • 四门馆直讲

    见“四门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