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觐见

觐见

先秦时代诸侯朝天子称觐。《礼·曲礼下》注称,秋见曰觐。后世之王公百官、外国使节等进谒皇帝,称觐见。清朝外任三品以上高级官员每三年得请觐见。每逢庆典,外国使节拜谒皇帝亦称觐见。


北洋政府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月四日北洋政府公布《觐见条例》,规定县知事分发之前,荐任以上官任用以后,均须觐见总统,才能发给委状赴任。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废。

猜你喜欢

  • 桥道顿递使

    官名。宋朝大礼五使之一。参见“大礼五使”。官名。顿,即宿食之所。《隋书·炀帝纪》谓炀帝“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宋代于举行南郊等大礼时置桥道顿递使,以知开封府事充任,掌事先周知皇帝郊祀时所要经过的道路

  • 税课局

    官署名。明朝置于地方各县的税务部门。掌一县商业税及财产税的征收。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官署名。明置,掌税收、税契。在府称司,在县称局。见《明史·职官四·税课司》。

  • 北假田官

    官署名。西汉政府在北假设置的屯田机构。北假属五原郡,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元帝时罢。官名,汉置,为边防屯田军官,掌驻防及屯田事务。北假是地名,在阴山以南河套以北。《汉书·元帝纪》:“(初元五年)罢……

  • 漕运总督

    官名。明清督理漕运的最高长官。明景泰二年(1451)设,与总兵同理漕务。并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及徐、和、滁三州,驻淮安。嘉靖四十年(1561)兼提督军务。万历七年(1579)后曾一度兼管河道。清朝沿

  • 仗司

    宋朝左右金吾引驾仗司省称。

  • 禁司

    管理京都治安官员通称。《南齐书·长沙威王晃传》: “私载数百人仗还都,为禁司所觉,投之江水。”《梁书·何敬容传》: “坐妾弟费慧明为导仓丞,夜盗官米,为禁司所执,送领军府。”

  • 常从

    参见“太子常从”。

  • 正科

    ① 明清科举考试中按期举行的乡试、会试称正科。每三年一次,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举行。如遇国家庆典增加举行之乡试、会试称恩科。②官名。明清地方府之医学学官。明洪武十七年(1

  • 贵主

    对“公主”的尊称。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执(势),遂以贱直(值)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

  • 戎右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仿《周礼》戎右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司右中大夫属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以勇士为之,衣甲,居王戎车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