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钱
官制用语。北宋前期,官员带大学士、学士等衔者,于本官俸禄外又给添支钱,若出为外官,再加给职钱。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在京职事官除本俸外,皆有职钱,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给,不称行、守试者按行给。徽宗大观三年(1109),待制至大学士职钱改为贴职钱,宣和三年(1121)复旧称。
官制用语。北宋前期,官员带大学士、学士等衔者,于本官俸禄外又给添支钱,若出为外官,再加给职钱。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在京职事官除本俸外,皆有职钱,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给,不称行、守试者按行给。徽宗大观三年(1109),待制至大学士职钱改为贴职钱,宣和三年(1121)复旧称。
官名,汉置,属部校尉,俸比千石,掌领兵。参看“部校尉”条。
官署名。辽代设置,属北面官。分为北宰相府与南宰相府两个机构,掌佐理军国大政,地位在北枢密院之下。北宰相府设北府左宰相、北府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官,为皇族四帐世袭的官职;南宰相府设南府左宰相、南
炎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炎帝”。
①御史台别称。《封氏闻见记》卷三《风宪》:“唐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②宋朝各路提点刑狱司别称。③即“肃政廉访司”。官名,御史的别称。《宋史·刘穆之传附孙瑀》:“瑀使气尚人,为宪司甚
官名,简称大加。高句丽国置,职掌宾客接待事务。见《后汉书·东夷列传》。官名,东汉时高句骊国置,掌接待宾客。《后汉书·东夷列传·高句骊》:“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少府。主鞫将相大臣,由若卢令丞管理。东汉废,永元九年(公元97年)复置。
三国魏行政区划。曹丕代汉以后,就其实际统治区域置为十二州,其名称为:司隶(治所在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豫(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县),冀(治所在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兖(治所在鄄,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
三国魏相国府僚属名。《宋书·百官上》:魏元帝咸熙(264—265)中,相国府置“参战十一人。”僚属名,三国时魏相国府置,掌参谋战争事务。《宋书·百官志上》:“魏元帝咸熙中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交涉员的公署。见“交涉员”。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