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 官名。又称“甸人”。(1)周朝置。掌藉田。《南宫柳鼎铭》:“司义夷场、甸事。”(2)春秋置。掌供薪蒸的小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②诸侯国家的名称。又作“”。殷朝始见,周朝沿袭。《大盂鼎铭》:“唯殷边侯、田(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令方彝铭》:“众诸侯: 侯、田(甸)、男,舍四方命。”③周朝行政区域名称。(1)指王畿以外地区。1.九服之一: 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见《周礼·夏官 ·职方氏》。2.五服之一。《左传·襄公十五年》:“甸、采、卫大夫。”杜预注:“甸、采、卫,五服之名也。天子所居千里曰坼,其外曰侯服,次曰甸服,次曰男服,次曰采服,次曰卫服。五百里一服。”(2)指王畿以内地区。《礼记·王制》:“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3)指王畿以内王城郊外地区。1.郊外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周礼·天官·大宰》:“三曰邦甸之赋。”贾公彦疏:“郊外曰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2.郊外五百里内。《尚书·夏书·禹贡》:“五百里甸服。”孔安国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甸师的省称。甸师,周朝的官名,掌管公田耕种等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甸粟而内之三宫。”注:“甸,甸师,掌田之官也。”参看“甸师’条。

猜你喜欢

  • 右卫府

    见“右卫”① 。

  • 秘书阁局

    官署名。即唐朝秘书省太史局(司天台),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史局。官署名。见“太史局”。

  • 客曹尚书

    官名。西汉置为尚书客曹长官。秩六百石。东汉分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各置尚书。三国魏、西晋初复置,三品,后罢。官名,汉置。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其余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掌公卿事,二千石曹尚

  • 前锋都督

    官名。两晋十六国汉、前秦、后燕及北魏置。大军出征时,统率前锋部队。《晋书·陆云传》:“(成都王司马) 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晋书·苻坚载记上》: “(苻)坚率中外精锐以付之,以其前将军杨安

  • 都水司员外郎

    官名。即“都水清吏司员外郎”。

  • 政区名。市的设置,萌芽于清末,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县治所在地称城,村庄屯集人口在五万以上的称镇。辛亥年(公元1911年)十月,江苏省响应起义独

  • 阿衡

    官名。商王成汤时伊尹曾任此官。《诗经·商颂·长发》: “实维阿衡,左右商王”。一说即保衡,阿、保皆伊尹所任官名,即保育教养之官,衡则为伊尹字。见俞樾《群经平议》。晋朝为宰相尊称,或为权置之官号,号尊而

  • 指一级官署。历代所设,名称不一,地位悬殊。北齐门下省辖有尚食、尚药等六局,太常寺太庙署下有郊祠局、崇虚局。后代亦有设局者,如太医局、礼制局、司经局、掖庭局,以及宦官衙门中的兵仗局、银作局等。至清末内阁

  • 圩长

    官名。掌管一圩的堤防水利事务。宋代杨万里《诚斋集三四·圩丁词》:“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低洼地周围防水的堤叫圩,江淮的堤也叫圩。

  • 辟公

    春秋战国时期公卿大夫别称。《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荀子·王制》: “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