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汉军缺

汉军缺

清朝官缺之一。亦称汉军官缺。指为有汉军旗籍身分之官员而专设之额缺。钦天监正六品秋官正定为其额缺,内阁侍读、典籍、中书、部院堂主事、大理寺寺丞、太常寺博士、钦天监灵台郎、司晨博士、部院衙门笔帖式,皆定有其额缺。在京汉军司官以上可用汉缺,唯有刑部司官,不用汉军。京堂以上可用满洲缺。凡外官,汉军包衣皆可用汉缺。

猜你喜欢

  • 入内都知司

    见“入内内侍省”。

  • 坊佐

    官名。隋朝诸卫所统亲、勋、翊卫府及东宫领兵军府所统军坊官,置二人,后随军坊渐废。

  • 步军都指挥使

    官名。即“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 文武官

    官场用语。宋朝一至九品文武百官统称。

  • 经途尉

    官名。北魏置于京师洛阳各处,分属六部尉,负责京师治安管理。初职任较轻,宣武帝永平四年 (511),定为从九品。北齐亦称行经途尉,京师邺城共置三十二行经途尉,分隶于邺、临漳、成安三县,从九品。

  • 回回国子学

    学校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寻罢。见“回回国子监”。

  • 佐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 (1860) 始设。在此之前,为军中带兵官之通称,后逐渐演变为次于主将的正式职官。又有大佐将之职,官阶亦低于主将。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在前期,佐将是

  • 入流

    品官制度。隋唐至明清各朝用指官吏由无品级到有品级的变化,也泛指取得品级的官吏。以从九品为入流界限。没有取得品级者则称未入流、不入流、流外。隋唐时吏员经过考铨以后可以递升为流内官,称为入流。宋代称进入仕

  • 左独鹿王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朔方王之下。

  • 王国永巷长

    官名。西汉始置,《史记·仓公列传》记济北王有永巷长。东汉沿置,秩比四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五》“本注”说:“宦者,主宫中婢使”。